文/张笛
乌云界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南部,地处雪峰山余脉的北坡,云贵高原向湘赣丘陵、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典型地带,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有华中低海拔地区现存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2.5%,是湘西北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乌云界”下是有仙境---君和生态有机茶园,盛产生态有机好茶!
好茶的定义是什么?
在洞庭湖尾闾,雪峰山与武陵山的交汇处,典藏着一处灵山秀水的秘境,名为乌云界。50万亩山林,48座高海拔山峰,1200多家农户,7000多位茶农,集天地造化,依自然农法,每年仅得万余斤天生好茶。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桃源县人詹立君在54岁那年找到了“答案”。他放弃3000多万元的建材生意,回到生养他的那片大山,领着乡亲们发展茶业脱贫致富。2020年,湖南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授予桃源县杨溪桥镇蔡家塘村“扶贫示范村”;2021年,詹立君带领团队建康养中心,以茶旅康养接续助力乡村振兴,于茶园深处描绘乡村新画卷。
▲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全景) 谢望东摄
自然馈赠兴产业 倾力报家乡
初秋时节,站在桃源县杨溪桥镇蔡家塘村里宝山上,云雾缭绕,茶林翠绿。茶垄间,一位中年男子摘下几片茶叶,翻看后,凑近鼻尖细闻它的清香。这个在山顶“偷香”的人,正是我们今天要拜访的主人——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詹立君。
詹立君,土生土长的蔡家塘村人。2015年,詹立君抱着一颗建设家乡、回馈父老乡亲的心,在桃源县委县政府的邀请下,带着半辈子打拼所得,回到老家创业。
▲君和公司茶园基地
“出走”半生,为何在原本可以“退休”的年龄选择回乡从头开始,詹立君给出的答案朴实而深沉:割舍不下乡情,要让乡亲们一起富起来!
原来,2006年2月,乌云界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33818公顷,覆盖了近两万人。森林保护起来了,但原本靠山吃山的老百姓,一下子失去了收入来源。蔡家塘村,就是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的一个小山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等系列因素,全村123户458人,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共有贫困户34户124人,原属于省级贫困村。
山高路远阻隔了乡民的致富路?实则不然,乌云界早已将最宝贵的自然馈赠摆在了百姓眼前。
乌云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常年云蒸霞蔚,境内千岩争秀、万壑争流,草木葱茏、花香遍野,是雪峰山余脉的天然基因宝库。一片片野茶林已在保护区内肆意生长了半个多世纪,地理、阳光、水分、土壤于它门一切都刚刚好。
“靠山还得‘吃’山”,在詹立君看来,杨溪桥镇不发展茶产业,实在是浪费了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君和公司茶园基地
杨溪桥镇的茶产业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国家外贸部在桃源县建立沙坪茶厂,是常德地区最大的茶厂,毗邻沙坪的杨溪桥,是沙坪茶厂的重要原料供应地之一。着上世纪90年代沙坪茶厂的关闭,杨溪桥镇3万多亩茶园也渐渐荒芜。随着上世纪90年代沙坪茶厂的关闭,杨溪桥镇3万多亩茶园也渐渐荒芜。
2015年,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当年8月,詹立君用半个月时间跑遍了乌云界保护区内所有茶园,涉及17个行政村、3个乡镇。“这一趟走下来,发现有近2万亩野茶树仍有复垦价值,可惜这些年荒芜了。”詹立君告诉我们,为了不浪费这些好资源,他在新建基地的同时,还以300—500元/亩的价格,补贴给茶农复垦。这些分布在常绿阔叶林林冠之下的野放茶,在岁月的洗礼中优胜劣汰,重新展露新颜,绽放新芽。
杨溪桥镇的茶产业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国家外贸部在桃源县建立沙坪茶厂,是常德地区最大的茶厂,毗邻沙坪的杨溪桥,是沙坪茶厂的重要原料供应地之一。着上世纪90年代沙坪茶厂的关闭,杨溪桥镇3万多亩茶园也渐渐荒芜。随着上世纪90年代沙坪茶厂的关闭,杨溪桥镇3万多亩茶园也渐渐荒芜。
2015年,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当年8月,詹立君用半个月时间跑遍了乌云界保护区内所有茶园,涉及17个行政村、3个乡镇。“这一趟走下来,发现有近2万亩野茶树仍有复垦价值,可惜这些年荒芜了。”詹立君告诉我们,为了不浪费这些好资源,他在新建基地的同时,还以300—500元/亩的价格,补贴给茶农复垦。这些分布在常绿阔叶林林冠之下的野放茶,在岁月的洗礼中优胜劣汰,重新展露新颜,绽放新芽。
绿色产业致富路好茶山中来
“我们的茶叶采自乌云界大山深处,我们的制作技术源自百年传承,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最好的红茶。”詹立君一边用山泉水泡茶,一边为我们介绍。
为了生产出优质红茶,君和公司聘请省茶叶研究所所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包小村担任顾问;组建桃源县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配备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和生产线。
“我们的茶叶采自乌云界大山深处,我们的制作技术源自百年传承,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最好的红茶。”詹立君一边用山泉水泡茶,一边为我们介绍。
为了生产出优质红茶,君和公司聘请省茶叶研究所所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包小村担任顾问;组建桃源县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配备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和生产线。
▲詹立君手把手教村民茶园管培
短短数年时间,君和公司在长江美丽家园计划中被授予“可持续茶园推广合作伙伴”称号,所开发的老茶园荣获农业部颁发的野生采集有机认证证书,并被列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领1028”红茶荣获2017年“中茶杯”特等奖,是湖南省唯一获奖单位,2018年再次荣获杭州第五届“茶奥会”金奖;复垦老茶园获世界环保基金组织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茶园”;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代表亮相北京第十二届国际农交会,赢得一致好评……
▲君和代表产品——“云领1028”红茶
作为湖南红茶的后起之秀,詹立君和君和可谓一鸣惊人,但相比荣誉与掌声,詹立君更看重茶产业背后铺就的致富之路。
“一个人富不算富,一群人富才是真的富。”要把周边老百姓都带动起来发展茶产业,这个想法在詹立君回乡之初,就深深植于心中。
在公司创立时,詹立君就设立了入股分红帮扶模式,最低1000元即可入股公司。“如果遇到家里资金紧张,想要退股,公司也将无条件全额退返,并且仍可获得退之前的分红。”詹立君说,7年来,入股的茶农每年都享受了12%的比例分红。
2016年,詹立君牵头组建桃源县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茶叶产业,引领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
▲茶农通过采茶拥有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我们家不仅复垦了3亩野茶,还入股了合作社,每年都有分红。现在,我自己也在茶园里工作,每天有百来块的收入。”正在基地内忙着除草的刘娥香高兴地说。
今年58岁的刘娥香,原是蔡家塘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前全家靠着一片竹山为生,只能够勉强解决温饱问题。2016年,刘娥香来到茶园工作,还入股了5000元。现在年收入近2万元,已于2017年成功脱贫。
“以前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家里人。现在每天有150元的工钱,自己还能通过种茶获得收益,日子幸福多了。”蔡家塘村村民廖海明介绍,家里扩建的几亩茶园,苗子都是詹立君免费提供的,种植难题也都向他咨询。
在杨溪桥镇,像刘娥香、廖海明一样,因茶叶受益的村民还有很多很多。
茶产业的发达,既带动了当地乡村产业兴旺,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致富途径。据统计,桃源县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共吸纳茶农7000余人,通过茶叶产业带动茶农人均增收近3000元。
茶旅融合好“钱”景茶香客自来
牯牛山腰,青林翠竹,流水潺潺。
一道瀑布从山林高处倾泻而下,跌至青苔蔓蔓的岩石,蒸雾飞沫、场面壮观。这个瀑布名为煌山瀑布,落差高达200米,一年四季流水不断。
近年来,杨溪桥镇以绿色生态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加快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以茶为媒,乌云界的山山水水、醇厚茶香透过社交媒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前来。
君和公司趁势而为,建休闲山庄,提供食宿娱乐一体服务;改造山顶水井,打造“天空之镜”网红打卡点。
▲被层层茶树包围的“天空之镜”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谢望东摄
春雨欲来叶先知。君和茶园基地仿佛是尽职尽责的气象播报员,每年总是最早感知春天的到来。当嫩芽露尖,心急的茶客闻香而来,于云雾间体验采茶,于亭下品茗听雨。
进入夏季,君和休闲山庄迎来人流高峰期,前来避暑纳凉的游客络绎不绝。为提高接待能力,休闲山庄目前正在改建升级,此外,詹立君在厂房不远处征地300亩建养中心,预计将于2022年正式对外开放。除了休闲山庄和建康养中心,围绕着里宝山,村民们纷纷开启了民宿,真正是满足了游客对“桃源深处有人家”的憧憬。
▲游客在茶园体验采茶
好生态换来好“钱”景。以 “茶旅文化”为龙头,以农耕采摘体验为亮点,以自然风光为核心,我们期待,“茶旅”文章越做越好,解决更多农户就业增收问题,全镇人民迈开步伐,奔向幸福小康。
却顾所来径,总有一些美好,在悄然发生。
一分钟,等云开雾散,日照牯牛;一场雨,乌云界里,茶叶蔓蔓;十余载,包工头成了“茶掌柜”……
在桃源县杨溪桥镇,大自然用曲线规划山水,用山水孕育生命;詹立君用汗水滋养希望,让茶叶成为茶农的“金叶子”,日复一日,开出“富贵花”,结下“致富果”,演绎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