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茶叶专家詹梓金及吴文南等人的说法,熟香型乌龙茶无需洗茶,洗茶之意指茶不卫生。笔者也赞其说法。
其实武夷岩茶炒(即杀青)时锅温达200℃以上,焙时温度也超100℃,且足火、炖火都要几个小时,又经风选、扬筛,根本不存在细菌,因而用不着洗茶。
有时为了使茶尽快出味,以便让匆匆的客人品饮,可将茶用开水稍浸一下,即刻去水,此叫“温茶”或“润茶”。
那种把浸泡后的第一道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失去了很多有益元素,实不可取。
误解二:一道汤、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
”
常有泡茶者说:“一道汤、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此说有些欠妥。
岩茶以茶水厚重驰名,因此第一道泡出内含物达30%以上,非汤也,只是第一、二道咖啡碱、茶多酚含量较大,略有苦涩而已。
岩茶至少可泡八九道,上品可泡十几道,所以精华不止于三四道,切不可把只泡几道的茶叶抛弃,只是浸泡时间要随之逐渐增长而已。
据茶叶专家阮浩耕说,此种杯原系外国人喝牛奶时用,后被台湾茶馆引用为喝功夫茶时分汤,时间才20多年,其作用在中和茶汤,便于分茶。
“
误解四:闻香杯是鉴赏香气的关键
”
至于闻香杯的使用时间就更短了。它是用于闻香的载体,把茶水倒入闻香杯,再反倒入茶杯,用以嗅闻杯中的茶香气。这种做法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并无实用价值。武夷岩茶的闻香无此必要。
武夷岩茶水厚香长,分斟茶汤是通过“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来均匀各杯茶水;
品者只需端杯闻香尝味,冷闻杯底香,就能闻到茶之香味、香型,无需用公道杯和闻香杯。
这也是闽粤功夫茶的传统冲泡方法。当然要使用之也未尝不可,只是掩盖了地方特色、岩茶内涵。在表演“武夷茶艺”时千万不可用闻香杯,否则就失去了岩茶的地方特色。
梁晚年因病奏请开缺调理,侨寓浦城时几度前往武夷山游历。一次夜宿天游观,与静参羽士座谈茶事。
静参把武夷岩茶分为四等,其曰:
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
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
再等而上之,则曰甘。
香而不甘,则苦茗也。
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
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
这种递进式的评第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被人奉为经典。
当今有人则将它颠倒排列成“活甘清香”,意识“活”最优异,凡此“等而下之”评茶,既不符合审评、鉴赏武夷岩茶的程序,也不便品评者操作和掌握。
交流|微信号:13067351231
茶叶点评网官方微信号:zgcyd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