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3月11日,早上9点半昆明出发,除了中午吃饭,一路经玉溪、普洱、景洪,直接上南糯山,到达之时18点30分,9个小时、600公里的车程。下午的行车过程中稍感困顿,但下车后,整个顿感舒爽轻松,茶山,我又来了!
南糯山海拔最高的寨子,多依寨。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落日时分,尚有余晖!
落座喝了一泡茶,零星发出的芽。古树、乔木、小树分开不足炒一锅的量,所以是所有的茶青混在一起的。冲泡,稍显糊味,3泡之后,停止……
按耐不住对茶树的“思念”,驱车再上行,直奔茶地。因为没有车路直达茶地,下车后步行一段,到达。
停车的地方
茶树几乎都没什么芽,还是先看看粗壮的大古树。因为历史的原因,被“砍过头”,但从根部判断,树龄也很大了。
没有更好的参照物,且以一只身高1.7米、体重125斤的成年人的脚掌比对。
长满寄生植物苔藓,也是古树的典型特征之一。
成年人参照,看树高。
长满苔藓的枝干上发出的新芽。
茶地周围的生态环境,高大乔木、灌木等伴生,满地落叶腐烂后自然成为各种树木花草的“有机肥”。
茶树很怕的一种“钻心虫”,钻进树干,导致树干干枯、死亡。茶山因此而枯死的古树不在少数,易武落水洞的茶王就是其中之一。
爱尼族人民的火塘,再一次勾起了儿时火塘边的回忆……
晚饭,具有代表性的版纳地区的竹编圆桌。饭菜可口,每年在茶山,饭量能增加一倍。
火塘边烤熟的土豆,云南方言又称为“洋芋”,应该是每一个云南人一直食用的食物。
香!好吃,人们戏称的“土豆烤洋芋”!
夜宿山上,清晨的空气清新、阳光灿烂!
吊脚楼,越来越少了。随着茶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被钢筋混凝土楼房逐步取代,也终将成为记忆中的风景……
看青山,青山多妩媚!不知青山看我又如何呢?哈哈!
因为发芽很少,所以茶农把古树、乔木、小树发的芽都搜罗起来,凑了炒制一锅的量。因为头采,芽叶长短不均,且没挑拣黄片,样子可不好看,但作为纪实,上图一张!
多依寨的茶,因为海拔的缘故,香气相较半坡老寨的扬,滋味也足够,茶质底子也让人对其转化充满信心。目前鲜叶价格在300元上下的古树,已足具性价比。它的标签是“性价比”古树茶,特此向茶友推荐!
每年茶山的大致工作步骤:首先是初步调研,先到各处据点了解情况:发芽情况、茶地情况。第二步试茶样、判断品质,作出品类初选。根据茶质、价格权衡哪些茶值得做、哪些茶不值得做。因为身负茶友们的信任,但尽所能地选择性价比茶品是沉甸甸的责任。第三步根据初选敲定的茶款,派茶样样,等待客户反馈。第四步综合各方意见和建议定品类、定价、定量。最后是质量把控,毛茶发回昆明,发汗、精制压饼,包装出成品,分发到嗷嗷待茶的茶友们手中。
因为行程紧凑,抽出空闲时间记录,文章或显散乱,权且作为茶山纪实,茶友们凑合着看吧!
莫止聊茶,仅代表此刻认知水准、仅作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