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看没看今年10月22日的《经济半小时》,专门针对古树普洱茶进行了报道,或者说披露更适合一些,基本上映证了之前我们讲的有关古树茶的现状,只是节目中还有所保留,许多问题没有继续下去。
从公开资料上看,各地古茶树都是以亩为单位来说的,但是过去我们也说过,一亩有几棵古茶树?能产多少公斤古树茶?说极端一点,一亩土地上生长有一两株古茶树和一亩土地上生长有三、四十株古茶树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报出来的数据都是以亩来计算。从影片中第13分30秒至13分50秒之间,提到的布朗山有2万多亩古茶树,年产250吨左右,每亩产12.5公斤古树茶,只占布朗山总产量的1/10不到,这代表了什么呢?数据背后是真相,说明每亩大约只有13棵古茶树,每株年产1公斤左右的干茶,这是比较靠谱的数据。布朗山是云南古茶树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它在保护方面做得算是比较好的,没有被人为大规模砍伐过。
影片的11分10秒至11分20秒,老班章古茶树有4000~5000亩,年产50吨左右,亩产的数据与前面的是吻合的,也就是每亩10~12.5公斤之间。问题是老班章一个村就占了整个布朗乡1/5左右的量,而布朗乡有63个村民小组,52个自然村,基本上每一个村民小组都出产茶叶,按20000亩古茶树的总量来看,平均每个村小组有384.6亩古茶园,按产量250吨来说,平均每个村民小组有3.96吨古树茶出产,老班章村是平均产量的10多倍,看似差距有些大,但这也并不是不可能的。究竟如何?有兴趣的茶友不妨去实地了解一下。
市场上有如此多的“古树茶”、“名山茶”大家该怎样去辨别呢?我在之前的【老徐谈茶】第27、28中有详细的讲解过,不过估计仔细看过的茶友并不多。说实话许多出售普洱茶的店家,也未必了解真正的古树茶,要让我们的茶友掌握这些知识也是有些困难的。影片中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比如建立溯源体系,可问题是这个溯源体系怎么建立?让厂家自己建立还是由管理机构建立?如果是由厂家自己建立那会带来什么问题?这里面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还有就是原产地保护,我记得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就是如果你出售某个寨子命名的茶,你必须要有这个寨子开出的证明来证实你确实去购买过,并且还需要说明购买过多少量的茶。这个方法好是好,但也有不妥善的地方,那应该怎样完善它?这确实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我的看法是用科学的手段建立起一个比如古茶树基因库,将各地茶树的基因测序,并标注出它们之间各自独有的片段,或者做精细的微量化合物测定。每个山头的茶都有不同的滋味,那一定有些化合物是每个山头特有的,将它们标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再由这个数据库建立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市场监管机制就会变得科学、靠谱,市场也就净化了许多。当然要建立这样一个标准肯定是有很大困难的,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我们期盼着那一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