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鱼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
人的记忆,在很多时候,只有七天。
真实的情况如何?上面的都肯定是不客观的。
在某个时间段中的经历才是影响更深的东西。
自己的口感记忆时间有多长,这倒是经常思考的。
比如,一年前喝过的茶,三个月前,三天前的,哪个记忆更明显。
不一定时间长的就会忘记。
多长,这也不是重点。
更多的时候是中间的参照物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冲淡了很多的细节。
比如,你泡一杯绿茶,感觉很香。随便喝了一下生茶,好吧。然后,你再回来喝绿茶。这感觉突然就陌生起来。然后又需要喝几个绿茶慢慢找感觉。
前几天重新做喝了一下梨花箐的特级白茶。去年就开始制作了,但没开发成成品。
去年是用特级料做了另一个白茶,直接上架,那个销售得很快。一个月左右就销售结束。
泡开梨花箐白茶的时候,三个月前那个感觉又回来了。因为,白茶相对生茶喝得少。记忆点清晰。
那天晚上想当天写下口感记忆的。后来,主要是懒。就没动。
但一直还是想写出来。
口感记忆在这几天也被冲淡了不少。是这几天,也在每天喝着一些其它的茶。
但重点记忆肯定是还在的:
条形采摘细嫩。
茶汤很浓,层次感饱满,有压舌感。
特殊的一种香气。
经泡度,15泡以上。
在中间段,那个茶汤很厚,似乎像有一些时间了。
在中间段,有几泡,感觉有点生茶的类似的回甘感。
年前喝过几次。但年前,气温低。没有近期的更出味。
…….
其实,记不住上面的重点也没事。
因为,我们记得这片茶地和相关人的很多细节。
今年,之所以先确定销售这个产品做为新白茶开始阶段的唯一品种,而不是选择一些只瞧外观的白茶或更高端的白茶。
更多的是出自内心的信心和喜欢。
一定树龄的普洱茶种的茶地,高海拨1600到1800左右的茶园。这做出来的白茶注定有很多的不平凡。
再加了目前的价格。肯定是很不错的。
这几年,我们陆续开发了一些白茶品种。按我们的节奏习惯,这与全国白茶这几年的销售情况无关。
多年前就开始制作,月光白,寿眉,牡丹类白茶产品。
基本的产品体系,还是按普洱茶茶园的考虑出发。
我们反而是在很强制性的控制品种。不然,按大臻的生茶山头制作节奏,能开发出更多的多得多的产品来。
包括,我其实经常试制一些小品种白茶,如布朗白茶,易武白茶,娜罕白茶,如勐库名寨白茶。勐库名寨白茶去年有少量制作 ,也销售完了。
但绝大部分没有动手,我怕我控制不住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