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现代人不喜欢被说教。
古人说,好为人师,与耻何异。
• 与人聊茶 •
说教者令人生厌,而今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大概会破口而出,你谁啊。不带上国骂已经算是客气的。
如果面对特色的人碍于情面不能表达,在心里,也是有一万匹某种马类动物在奔腾。
大椿是做茶的。中国做茶的太多了,这没什么稀奇的。但,要命的是,我们还想对年轻人聊茶文化。
说到这里,或许有的人就想喊了:嘿,大家来看啦,这里有个人想和我们聊茶文化。
或许,心里暗骂一句:噢,别跟我废话,烦着呢。再或者,“做茶的?哦,行吧……”
▼
不懂茶,没事
/
喝了一辈子茶的先生们也怕谈茶文化
文化是个大词。你事儿做好了,可以说是在做文化,传播文化,但事儿没成之前,慎用是明智的。
特别是对不熟悉的人,说自己在做文化,会显得疏离,显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样子。
对茶文化,大家首先想到可能是,茶艺表演,茶汤品鉴,再者壶杯器具,再深点,是茶道之类。
这确实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比如梁实秋先生写的一篇喝茶的文章,开头第一句便是: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
梁先生是聪明人,先把自己安坐在一个较低的合适的位置,然后再来谈自己喜欢的茶,自己喝茶的经验。
这不只是梁实秋先生谦虚,鲁迅、汪曾祺、张承志等等先生写喝茶都是如此。
看来还怕谈茶文化的,不只是年轻人,先生们喝了一辈子茶,也怕。
什么是茶文化?
/
在大椿看来,茶道茶艺是茶文化,却不是茶文化的全部
于僧人或修行者,茶是“禅茶一味”。于文人,是“晨起无事,扫地焚香,烹茶洗砚”;是“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于牧民,是“用浓浓的香奶茶把累了的心泡一泡,让热彻底从内脏向四肢松弛暖透,让心里的疲惫完全散尽。”
于浪子,“茶是无望岁月里惟一的奢侈”;是“粗茶对着穷日月”。于大众,是“口干解渴,惟茶是尚”;是“良辰美景对应心事”。
这一切,在大椿看来,才是茶文化。缺一不可。
而这种最本质的最直观的茶文化感,无分西东。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说:“人生最舒畅莫如饮下午茶的时刻”。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慨叹:“为了喝到茶而感谢上帝。没有茶的世界真难以想象——那可怎么活呀。我幸而生在有了茶之后的世界。”
所以大椿觉得,文化,是生活出来的,甚至你说是生活也行。
我们边喝边聊
/
茶永远是聪慧的人们的饮料
如果你所谈论的文化,或者说承载文化的物件,不在生活中占据时间或空间,有它一定的位置和意义,那谈文化就是空谈。
你与天天喝咖啡,不喝茶的人,能谈什么茶文化?
大椿认为与年轻人谈文化,不是先告诉我们茶文化有多么好,你了解或者学习茶文化有多了不起,多么有底蕴,而是首先让茶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家喝到了茶,有了直接的经验,再来谈茶文化,也不迟。
甚至,像梁实秋先生那样,喝了许多年茶,也说自己不懂,但就是喜欢喝,这也完全没有关系。反而,有了长久的喝茶习惯或许就是茶文化最好的体现。
茶叶从中国流传至国外,受人喜爱,有人甚至说,茶永远是聪慧的人们的饮料。
原因是那时茶是有钱贵族才喝得起的珍贵物品,而且它有提神功能,是作家文人晚间写作的良好伴侣。
现代人更关注健康。茶是无糖饮品,也清雅,从这个意义上,大椿也觉得,茶永远是聪慧的人们的饮料。
来源: 醒茶大椿八千。©图文源自网络整理,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