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有云: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cù)缩然。京锥文也。犎(fēng)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山者,轮囷(qūn)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谓澄泥也。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tuò)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shāi shāi)然。上离下师。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 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
译文:茶饼有千万种形状,粗略地说,有的像胡人靴子一样,有皱纹。纹理大小相错。有的像肩背部隆起的犎牛,起伏连绵;有的像浮云出山,屈曲回旋;有的像轻风拂过水面,水波荡漾。有的像陶工用水筛过的澄泥。又有像暴雨冲刷过的新地。这些都是精美的茶。
有的茶像竹子的笋壳,枝干坚硬很难蒸开捣碎,所以做出来的茶饼形状像羽毛刚长出来的样子。有的茶像经霜打过的荷叶一样, 茎叶凋败,形状和外貌已经改变,因此做出来的茶饼萎顿干枯,这些都是粗老的茶。从采摘到封藏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胡靴到如霜荷的茶饼,共分为八个等级。
赏析:赏茶饼这门技艺,现在失传了。陆羽把茶饼分成八个等级,但抱歉的是,我只能尽力还原个大概,抛砖引玉,大家姑且读之。倘若家里有圆形紧压茶,比如普洱茶或白茶,大家不妨取出来对照着看看。
第一等:胡人靴。就是像胡人的靴子,当时批注的人担心没有几个人见过,特别强调就如京锥文般。京,大、高的意思。锥,小、细的意思。“文”通“纹”。结合起来就是大小高低错落有致的饼纹。这部分欣赏的主要是茶饼的正反面。
第二等:犎牛臆。犎牛是一种像骆驼那样有驼峰的牛,臆是胸。现在网络上可以找到美国犎牛(如果与陆羽所说的是同一种的话)的照片,这种牛的胸是凸出来的,有点像公鸡冠,也就是廉襜的样子。廉襜就是堂屋边的窗帘横着收起来的样子,有凸有凹。此处的欣赏点是饼的侧面。现在的普洱茶饼主要是石磨压,主要看边角周正不周正,有没有缺角。早期普洱茶比较讲塑形,有些就喜欢压这种侧面有形状的,比如梅花小饼。
第三等:浮云出山。白云屈曲绕山的样子,就是欣赏白毫了。对标今天的审美,就是看条索肥壮与否、显毫程度如何。
第四等:轻飙拂水。这个也好理解,水摇荡的样子。这里谈的是润度,不能湿,也不能干,要润,专业话叫“含水率”。含水率低于9%则属于干燥,高于13%属于湿,饼会发霉,在中间的就叫作润。
第五等:澄泥。唐代有“澄泥砚”,其质坚如石,叩之有金属声,以刀划之无痕迹,因其利用绢囊内置河水所淤积的细泥制成。陆羽时代的制茶法,在碓里把茶捣碎后,得到的是一堆黏性很强的碎茶叶,膏汁出太多,压的饼就硬。这是说茶饼的松紧度。
第六等:雨沟。新挖的地,要是在坡上,被大雨一冲刷,土流走,很多不规整的雨沟就会出现,完全是兵荒马乱的画面。样子不讲究,也没有干燥好,看起来糟糕至极。
第七等:竹箨(tuò)。这种茶黄片、茶梗太多,像竹壳,难以搞碎。有些茶采摘时太老,容易出黄片,有些茶梗太长,都已经硬化了。这里就涉及采鲜叶以及制茶标准了,对标普洱茶中的撒面茶,有些人把老梗、黄片压在里面,外面撒一些高等级的茶。这种茶煮奶茶、煮粥茗或者直接煮着喝,都不错。叶黄梗长则甜感强,这是一个常识,但冲泡起来就不太符合美学规范。
第八等:霜荷。被霜打过的荷叶,蔫了。变形了也变味了,不是物理反应,是化学反应。这同样是用料问题,陆羽时代是连枝带叶一起采的,有些是粗老叶子加老梗,但也是茶啊。陆羽时代,还有其他植物饮品,可是在他看来,即便是茶树枝也比冬青叶要强。今天的黑茶做法就是切割茶园的枝条,渥堆发酵。
总结来说,就是看饼形周正不周正,松紧度如何,白毫显不显,出膏的多寡,润度是否适中,是否混杂了老梗黄片,有没有用变质了的茶。陆羽用的是博物学家的笔法,不同于今天茶学家的说法, 只是年代久远,我们不好理解,只能学李商隐,像海獭祭鱼一样, 在书桌前摆满资料书。
陆羽特别交代,欣赏茶饼,不能只看表面,说得出饼形周正平整、色泽黝黑这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其原理:压出膏汁的茶饼表面光滑,没有出膏汁的茶饼表面就皱缩;隔夜压制的茶饼色泽黝黑,当天制成的茶饼则色黄;蒸压得紧就表面平整,压得不实则凹凸不平。
还是实践出真知啊。
文|周重林,照片部分来自雨林古茶坊。选自周重林《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
周重林《陆羽茶经启示》 ¥60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