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科普一下,白茶在不同年份上香气的变化。
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越来越多的茶友会喜欢收藏白茶
那么在贮藏白茶的过程中,白茶的香气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呢?
一、工艺香
白茶在传统工艺中要求 “不炒不揉”,经过鲜叶采摘、日光萎凋、文火慢炖简单的制作过程。
因此茶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灰绿,味鲜醇,清甜,有毫香。
主要工艺分为萎凋和干燥,而香气的形成就是在于萎凋。
在萎凋的过程中,温度的不同、时间的长短不一、萎凋的方式不同(室内、室外萎凋),都会影响到白茶的香气。
属于工艺香的有哪些?
①清香
白茶在萎凋过程中,内含的芳香物质“顺-3-乙烯醇”就会开始转变为“反-3-乙烯醇”。
由于“顺-3-乙烯醇”的气味闻起来具有强烈的青草气,比较刺鼻,所以不能保留太多。
而通过充分的萎凋后,新生成的“反-3-乙烯醇”才具有清香的气味。
②毫香
白茶本身因树种的原因,茶毫比较多,再加上白茶不炒不揉的特点,将绝大部分的茶毫都完整保留了下来。
从而就形成了白茶的毫香特点。
毫香多为一芽一叶或以上的茶叶,干茶多白毫者,冲泡时则为毫香,以白毫银针、白牡丹为代表。
二、后期的转化
3-5年的转化,对于白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存放了几年后白茶就正式跨入了老白茶的行列。
个性鲜明,香气也十分有特色,具有鲜明的栆香、药香、粽叶香。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研究员也对不同年份的白毫银针(2005-2014年)进行取样,研究针对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进行具体分析。
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在总香气成分中约占25%,其相对含量总体随着白茶储藏年份的增长而呈现递减关系,但在总的香气成分中仍为最高。
水杨酸甲酯的相对含量在总香气成分中约占20%,其相对含量总体随着白茶储藏年份的增长未呈明显规律。
橙花醇的相对含量在总香气成分中约占15%,其相对含量总体随着白茶储藏年份的增长有一定程度的递增。
苯乙醇、西松烯、雪松醇的相对含量分别在总香气成分中约占6%、3%、2%,除西松烯相对含量比较稳定外,苯乙醇、雪松醇的相对含量总体随着白茶储藏年份的增长未呈明显规律。
白茶在香气物质中的化合物是随着时间流逝,慢慢的发生变化。
而这些变化带来了老白茶独特的香气,在清幽略带毫香,还是淡淡的中药香味,都是时间的沉淀。
最后,原材料越好、加工工艺越到位的白茶,才有潜力成为优秀的老白茶。
除去工艺和本身原料要好,在贮藏过程中到位才行,如果贮藏不到位,再好的白茶也没有机会变成优质的老白茶。
来源:博山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