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喝久了,对现在的饮茶方式习以为常。但有时候不禁会去想,古代也像我们这样饮茶吗?其实,茶刚发现的时候是作为药用的,后来逐渐变成食用,最后才演变为现在的饮用。在茶叶饮用的阶段,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朝代的饮用形式的演变。
唐代煮茶法
煮茶前,先把茶叶碾碎,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最后将茶渣和茶汤一起喝下去。唐人一度喜欢往茶汤里添加葱、姜等调味料,陆羽《茶经》问世后,他提倡清饮,品味茶汤的原味。
宋代点茶法
宋代饮茶法叫“点茶”,先将饼茶碾成细细的粉末,用沸水冲点茶。为了使茶末与水融为一体,用茶筅快速击打,茶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日本的抹茶泡法就是起源于此。
明代泡茶法
到了明代,朱元璋大力推广散茶,导致了茶类的异化,以前主要是绿茶,后来慢慢又出现了别的茶类。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由于历史的演变,宋代时点茶法已经被替代,明代的泡茶法成了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饮茶方式。今天,我们泡茶不加任何调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时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非常简化,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