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高峰时期是清朝的贡茶(也是整个封建皇朝阶段茶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时期)。顾名思义贡茶就是古代朝廷用茶,且专供皇宫享用。悠悠数千年,贡茶对整个茶叶生产的影响和茶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好像今日想成为全国名茶的就没有那个没得到过贡茶的名号,好像碧螺春、龙井、大红袍、蒙顶黄芽等等。而且在古代想成为贡茶也不想今天哪些评奖那么虚,是一种实打实的实力象征,进贡皇室的东西自然得制做考究,质量优异!
正因贡茶的名号是如此之响,这也导致了现在很多茶企都喜欢在产品的介绍中添加“贡茶”这个词。想成为贡茶的心是好的,但怕现在的茶企很难做到当年的贡茶标准,毕竟当年的贡茶生产是不计成本,而现在市场经济下再用那些标准怕是············
尽管当年的贡茶技艺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但还是有些技艺的描述被传存记载到今天。
讲究的贡茶
在材料选择方面,普洱贡茶的选择非常严苛。有一个所谓的“五选八弃”。 “五选”即: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丛,选茶枝“,八弃”即: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食虫,弃色紫。 经过非常严格的挑选,贡茶厂开始进入生产,我们不说别的,五选在古树上面还能勉强做到,八弃以现代的人力资源成本根本难以做到,就算做出了那成本也天上去了。
所以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今宁洱镇)建立了贡茶厂,按这个标准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光看到清朝这个材料的选择,就可以看出当时贡茶的生产是不计成本,现代茶企如果这么做原料成本没有到几钱上万一斤能生产出(贵在这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耗费,当时人家是云南省整体政府行为)!所以贡茶之名只是借借光罢了,我们现在是做不到的。
虽然说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上,我们完全效仿贡茶的制作是不太可能,但贡茶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当代的茶企学习了,现在很多消费者对普洱茶的第一印象不太好,觉得里面水深,是不是就打着贡茶、名山茶的旗号。
作为茶人,我也在这里说一句,你既然不是用的那些名山茶,用的也不是上等的毛料,你既然不要打这个那个旗号出来牟利,炒作搞不死普洱茶,真正弄死普洱茶的肯定是普洱茶里面某些奸商,毕竟我们大部分喝的茶都是日常的口粮茶,你打着贡茶的旗号,卖着贡茶价格,却用8-9级的毛料,乃至无良到不用大叶种,不去晒青,你这是自己打烂自己的饭碗。这样卖是好卖了,对整个行业来说却是一种伤害,特别是现在网商的时代,很多消费者是没看见实物的,看见文案写的那么好,买回去一试,普洱贡茶就是这个鸟样?一批新血就这样玩完了。
既然要打着贡茶的旗号,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学习古人的精神,人在做天在看,不要以为消费者都是傻的,是什么就打什么,诚意做茶,诚信才能打造百年茶企。
(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