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叶种类很多,分类也自然很多,但被大家熟知和广泛认同的就是按照茶的色泽与加工方法分类,即是六大茶类分类法: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
每一大类茶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细分的小类,这其中,有一小类茶,它独立于六大茶类之外,但又闪耀于历史长河中,它就是茶膏:
图源故宫博物院馆藏普洱茶膏
茶膏是什么?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回答茶膏不是什么,站在事物的对立面,很容易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观察对象。茶膏不是传统茶,却自有历史。它没有传统茶叶那么明显区隔的肉身,却很容易落入六大茶类的范畴。
茶膏,也不是茶粉,不是像和稀泥一样,和好了,堆起来晾干就是茶膏。
熟悉茶膏历史的人都知道,茶膏,始于唐代,成于宋代,兴于清代。因工艺复杂,成品珍稀,聚数十倍原茶养生精华,历代皆属皇家的贡品。清代,茶膏随着“茶马古道”再次进贡皇室,更是被雍正皇帝视为奇珍,在宫内设立“御茶房”专研制茶膏,供数代君王及皇室尊贵之人享用。
如今,在创新工艺时代下,茶膏,这个失落贵族迎来了新生。
茶膏,不一样的茶品
我们尝试给茶膏下一个定义:普洱茶膏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传承清宫茶膏秘制工艺和“常温仿生浸提工艺”、“茶膏留香工艺”等专利技术进行常温萃取,在完整保留原茶中茶多酚、有益酶等活性物质和原茶香气的同时,辅以现代科技手段,剔除农残等有害物质,得到色香味更佳、更安全、更养生的深加工茶产品。
这个定义强化了技术对茶膏的加持作用,强调了发酵是制作茶膏的核心。要理解发酵技术对于茶膏的作用,如同发酵对于熟茶的作用一样。我们知道,熟茶的制作工艺,是能体现一个茶企的制茶工艺水准和技术研发水平。在广泛意义上,发酵虽然不是什么核心机密,但运用于茶膏制作,因为运用领域的特殊性,使得难度大大增加,因之,形成了特定的技术门槛。因此,就像不是每个做茶的企业都能发酵熟茶一样,也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做茶膏。
茶膏VS原茶
茶膏是基于茶叶原叶萃取而成的再加工茶,在形态上,可能是目前离茶的初始形态最远的茶品。正因为如此,他可以不拘泥于初始茶叶的形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农残、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在成品上更接近于茶叶的本质。
它直指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将这些元素和精华聚集起来,诉之于形,便有了茶膏,便有了营养的诉求。一杯安全的茶,一种便捷的饮用方式,直达诉求,何乐而不为。
贡润祥茶膏,根据清宫制膏工艺,以科技赋能,将优质的普洱茶原叶精华萃取,有益物质高倍析出。
我们知道,人体每日所需的饮水量为1500ml左右,而茶膏所含茶多酚等有益物质含量高于原茶数倍,更能满足人体在恒定饮水量下的健康需求。这样高倍的营养内含物质,让茶膏具备了后续转化的“动能”,在后期的厌氧后发酵过程中,越陈越香。
判断好茶膏的标准
茶膏虽然是茶叶,但是却有着尊贵的荣耀,不仅是因为它的悠久历史,也是因为它的独特的原汁原味和品质优良,那么怎样判断好的茶膏,有妙招。我们以贡润祥的茶膏为例:
观色:主要是观察茶汤颜色。在饮用之前,先审视一番、欣赏一下茶汤,礼仪上是懂茶的表现,同时也借机辨识下茶膏优劣。优质茶膏汤色通透明亮,反之则浑浊色暗;
观形:一要观察成品茶膏的外形。优质茶膏外形规整、有光泽或有龟裂是是茶膏陈化年份差异所致,反之则须谨慎;二则优质茶膏融化过程中茶晕飘逸晕染,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奇妙变化;劣质茶膏融化过程中茶晕或浑浊或清淡;
闻香:优质茶膏的茶汤香气自然纯真,闻之沁人心脾,使人陶醉;低劣茶膏或清淡无味或有杂味。不同茶膏因原茶生长环境中花果树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香气。开泡后,会有清香、栗子香、荷香等香型,仔细品饮,回味无穷。
品味:茶汤入口后,应多次小口品鉴,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的状况。
第一口舌尖,主要品评茶膏的回甘甜味;
第二口在舌的两侧前端,评定茶膏的醇和度;
第三口在舌心感受茶膏的涩味;
第四口在舌根体会茶膏的苦味。
劣质茶膏或茶味清淡不明显或常伴有霉味、烟焦味甚至腐臭味等;香气特别明显的,还要谨慎考量是否有添加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