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什么东西,时间长了都有旧味,桌子,椅子,衣服,铜器,都有旧味道,老茶没有旧味道,有陈韵,为何?
因为内涵物质丰富的好茶能与时间相互转化转化成迷人的陈韵。
真正的老茶品的是陈韵,不是旧味道,杂味。茶叶吸味,当保存不当,混沌之杂味就会掩盖陈韵,那就失去了老茶最重要的灵魂。
昆仑曾经说过,茶叶讲究象,数,理。象的大意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茶饼包装的时代特征,茶饼的氧化颜色,汤水的颜色等,数是,苦涩度,甜度等,理,就是我们根据我们掌握的以上资料进行推理分析,所以才能准确客观。
那么,老茶真正的陈韵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任何一个茶虫喝到冲泡得当的干净老茶时能感受的那种滋味。和什么霉味、枯枝味、廉价脂粉味等等都相去甚远。
所以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当你自己喝的老茶觉得那味道有点奇怪,不太能把它归之于“香”的时候,请保持怀疑态度与批判的态度。
同时,任何一个喝到那种迷人“陈香”的茶虫们都会同意,这种气味是“时间的味道”,它几乎直接让人联想起老旧的东西的气味,但同时给人温暖安详与松弛感。
普洱老茶的美妙,区别于其他茶品,其中的一大特征就是浓酽、绵密、粘稠、厚实的汤感。汤之于水,昆仑最爱用的比喻就是一碗鸡精水对一碗老鸡浓汤。
前者虽然也够鲜香,但嘴里一过就知道其质地是水,入口丰富、饱满、致密比起后者是有天壤之别。
当我们品茶,学茶,已经喝到了老茶,还在气味滋味上打转,而没有重视这一口茶作为整体的质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接下来就是汤感,所谓汤感就是茶汤的滋味,老茶也可以代指刺激性。事实上,在老茶中我们希望得到的总是最小的刺激,最多的回报。简单来说就是“甜而回甘”。
苦尽甘来,这是喝茶的常识。但偏偏我们在普洱老茶中能看到调和的矛盾,甜软滑暖的茶汤和舌底鸣泉这样的回味统一起来。多美妙的喝茶体验!
这就好像武术,拳法总体是十分阳刚的。但是如果观察一下高手打太极,你会发现其细节极为阴柔,而在整体感上又是阳刚的。
这感觉非常奇妙。审美之极致正在于此,似乎茶汤已入化境。在初级阶段,我们会发现某多特性出现在同一事物上是不可能的,是矛盾的。
而细致品味和研究过后我们意识到有那么一种方法,可以把水/火,阴/阳等表面上不可调和的东西在更深层次上统一起来。这样调和的结果会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审美之感。
甜并且回甘,这是普洱老茶不可思议的深层调和之一。其另一不可思议的维度更难把握一些,那就是:
喝茶,我们大多体味过这些感受:一口茶苦,喝下去后十分钟,苦还化不开——那叫“恶苦”;一口茶涩,喝下去后十分钟嘴里还不见有水——那叫“僵涩”;一口茶甜,喝下去十分钟后还是没啥层次变化的甜——那叫“傻甜”。总之直白的茶汤,是没啥意思的。
但是如果茶虫们在喝一款新茶时发现:这茶入口瞬间唇边舌尖有种油、甚至果冻滑过的感觉;
汤流过舌面后瞬间开苦,这苦感渗进舌头里,随着吞咽在3秒之内消失变为涩,舌面涩,两颊也涩,但涩得很均衡;15秒钟内涩开始分批转为生津;继而舌苔出现类似加厚感,上面好像粘着一层甜丝丝的东西;
同时咽喉中间往下处出现冰糖甜,甜得从嗓子一直滑下去;这时再用鼻子呼气,您会感到有种混合了花、树、土、石头的野性气息不断冲进鼻腔——恭喜,这八成是一高手在泡老班章。
这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窜下跳而又绵绵不休的口感,昆仑称之为“活”。
老茶,由于其绵密厚实汤感,以及那种陈浓的香气,其整体的感觉是异常沉稳的。再加之其苦涩度低,刺激性小,这种沉郁之感更为强烈。而更妙之处在于其沉而不重,稳而不滞。
昆仑曾详细辨析过老茶的“化”和熟茶的“化”。最后的结论是:熟茶是化到空,老茶是化到润。润物细无声之后,就是各种东西活跃着滋长着的世界了。
据说越会喝茶的感觉越往下。最开始喝茶用鼻子喝,闻见香就OK——这是花茶的喝法;后来用舌头喝,滋味儿够爽才中——这是绿茶的层次;再往后用咽喉喝,要有韵才满意——这是乌龙水准;
终于最后咽喉都不够了,希望食道、胃、甚至肠子阑尾之流的都要爽才行——这就是老茶的境界。
茶,总体来看是收敛而冷峻的。想要一个打着太极的老人的感觉的茶品,那怕是只有在黑茶里找了。
身体的反应是不能忽视的。普洱老茶的温暖感、发散感,还有喝美了之后那种慵懒、酥软的身体状态,毫无疑问也是其独到的魅力。
我们品鉴老茶,不仅要品鉴时间,更有品鉴时间与茶叶内含物质的完美转化,那是陈韵,不是旧味。
很多老茶,几十年了,还很新,但就是有陈韵,尤其最后尾水更加明显,热如冰糖水,冷如西瓜汁,是干净的,美的。所以,以旧味论老茶,是错误的。
贡传古茶·御聘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