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怎么会有泡沫?你当是喝啤酒啊!”这是一位茶友的吐槽,或者说是疑问。
啤酒泡沫要足,茶汤必须没有泡沫,这是当代人的“常识”。很多人也会注意到这件事,泡茶时,茶汤上面会漂浮着一层“泡泡”,甚至冲泡几次后泡泡依旧在。你遇到这种事会怎样?去掉泡泡继续喝,还是倒掉换杯茶?
看完以下几点见分晓。
“泡泡”与茶叶品质?
一些茶友泡茶发现泡泡多,会怀疑茶品质有问题。其实,茶汤泡泡多少与茶叶品质并无直接关系,茶树自身差异以及茶的外形决定了茶汤泡泡多少。
茶树品种不同,茶叶外形以及茶皂素等,都会影响茶汤泡泡。所以,茶汤泡泡并不能直接决定茶汤品质的好与坏。
“泡泡”与农残?
茶汤有泡泡,是茶叶中内含的物质融入水后发生的物理现象。此外,就国家规定的茶树农药而言,基本都是脂溶性物质,并不能溶于水。所以,茶友也不必担心茶汤泡泡是农残所致。
茶汤泡泡起因
多毫品种
多毫品种主要是茶芽所致,茶叶细嫩,其本身内含茶多酚等营养物质,在制作过程中,揉捻力度没把握好,导致内含的这些物质附在茶叶表层,冲泡时容易出泡泡,比如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等。不过,这种茶叶也很好区分,其成品茶表面遍布茸毛。
碎末过多
茶叶碎末主要产生在茶叶包装与拆装过程中,如果碎末较多,茶中内含的物质会快速浸出,从而在冲泡时形成泡泡。
茶皂素
看这种物质的名字,便可以知晓是跟泡泡有些关系的。茶皂素是茶叶中一种重要的物质。茶叶品种不同,茶叶中内含的茶皂素量也不尽相同。
茶皂素又叫茶皂甙,是从茶籽饼粕中提取的一种皂类,吸湿性较强,且味苦辛辣,其溶于水之后会产生持久性泡泡。茶皂素起的泡泡不受水质硬度影响,一般情况下茶汤泡泡越多,茶汤味道越浓郁。
其实,这种茶汤泡泡早在古代就被注意到了,时人还将这种“泡泡”视为精华。晋代杜育在《荈赋》中写道:“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也就是说,第一次冲泡茶叶之后,有细微的汤花浮上来,鲜明靓丽,好似积雪那般耀眼,灿烂华丽,又如春花欣欣向荣。
到了宋朝,这个几乎人人都懂茶艺的时代,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发表言论:“茗有浡,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也就是说,好的茶汤能产生一层厚厚的泡泡,连带着泡泡喝下去,对人体有益,且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尚且不知,但有宋徽宗“盖棺定论”,说明这个泡泡是备受人们重视的,且对人体没坏处。
后来,人们发现茶皂素不仅仅存在于茶叶当中,自然界中的90多科500多属的植物中,都含有茶皂素,比如常见的油茶、大豆;药材中的人参、党参和白头翁。
这也进一步说明,茶汤里的泡泡,对人体健康并没有什么威胁,茶友在喝茶时也不必在意它们,如果实在不想看到泡泡,那就把它们轻轻刮去就好,不必纠结担忧,放心喝就对了。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