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国普洱茶独立评论家石一龙先生的一篇《云南白茶是一种抄袭和模仿》引发了茶行业各界人士的热情讨论。
石一龙先生的观点是云南白茶作为云南茶产业的补充是没问题的,但是云南茶的核心仍然需要聚焦在普洱茶上。
香港演员 张敏
对于白茶,早年一位在福建的同行小芳曾经请我喝过一款福鼎荒野白牡丹,感觉很不错,是我唯一给我留下有深刻印象的白茶,回到云南茶或者说云南古树茶,到底适不适合做白茶?
中国做茶的传统是强调特性,哪一种茶都有它的资质或者天赋,意思是说生来就具备某种特长,或者说比较适合做某种事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壁垒分明的区别,所以才造就了中国茶的丰富性。
丰富性指的并不是数量多,而是风味的丰富。中国茶的制作讲究看茶做茶,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就包括了我们所强调特性,这非常重要。打个比方,广东的清蒸石斑和四川的麻辣水煮鱼截然不同,当然你也可以用石斑来做麻辣水煮,你也可以用四川的鱼来做清蒸,但永远也享受不到清蒸石斑的鲜甜。
茶类的相互挪用是时有发生的,本来讲究现喝或者说培火风味的铁观音也出现了所谓的陈年老茶,武夷岩茶现在也在提陈年老茶,那原本以散茶形式为正宗的福建白茶也大量开始压饼,甚至压饼的白茶已经成为白茶类的主要产品形式。
当然我并不清楚压饼这个过程会不会对白茶的风味和转化带来什么影响?但我认为在茶类的相互挪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之下,各类茶本身的味道或者说风味的正宗性正在消失。各位如果这种情况你都能接受的话,那地理标志产品这件事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另外,如果你现在喝一下18年前那些用云坑十号做的普洱茶,在对比着喝一下同样是18年前用古树茶品种做的普洱茶,同样是18年陈,我想谁都会追着喝18年的古树普洱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