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们人类的年龄越长,阅历也就会越丰富;树的年龄越长,根会深、粗、纵,所谓根深蒂固,⼀棵树活了上百年,那大概可以称古树了。在普洱茶界里谈论古树茶的人多,但很少人定义它的年龄,依茶让人之见都说是上百年才可以称之为「古树」。
上百年是时间就是漫长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植物是靠根吸收养份和水份,根深、生命力也就强,吸收养份丰富充足,反映在叶面上是肥厚有光泽。说古树茶,并不单单只是其树龄长而已,反映到普洱茶上,则是其茶叶中所含物质的丰富,我们称之为「老枞」。
如果是在同一生态之中,古树茶要优于小树茶,这里所指的同一生态,是大家都不施化肥、农药,或⼤家都使⽤相同的化肥、农药;如果不施化肥、农药,小树茶会显得淡而涩,如果使用化肥、农药,小树茶会⼜苦⼜涩,这就是古树茶不平凡的优点之⼀。
千年野生古茶树
可以追溯到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超过1000年以上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树干⼀般直径50公分、树围160公分、树高15公尺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
茶叶持嫩度高,⼀芽两叶,⼀般重0.5~1g,是⼀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香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极其绵长持久,相当罕见。
大茶树
约莫宋代迄今树龄500-1000年,滇南茶区的少数⺠族茶农,把树高5公尺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
⼀般情况下,大茶树干直径30-50公分,树围100-160公分,树高5-15公尺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在口感上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加温润。
原生态古茶树
由明代至今,树龄300-500年,树干直径大多在10-35公分,树围35-110公分,树⾼3-6公尺,树龄约莫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态良好。
尽管树龄很老,但茶树也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腔内停留⼤约几秒钟,时间并不长。
生态古茶树
清代树龄约100-200年,树干直径在10-25公分,树围35~80公分,树高2.5-4.5公尺,树龄多在⼀两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
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老茶树
民国树龄60-100年,茶树种植于1912-1949年间,多数茶树直径在5~15公分,树围15-50公分,树高1.5-3公尺,树龄60-100年,树龄不到一百年。
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约几⼗秒钟,普洱风味上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小茶树
估计从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约莫35-60年,多数植株树⾼80-120公分,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而在口感的表现,协调性远比台地茶好,但还远不及古树茶。
相关阅读:如何辨识台地和乔木普洱茶?从香气、韵味、滋味三方面浅析
台地茶树
1976至今树龄0-35年都有,现代条列式密植的插枝苗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公分,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化肥和种植密度高、产量大,生长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腔中久久都难以退却,与古树茶口感相去甚远,风味大有不足之处。
仅供参考:
普洱品鉴上滋味的丰富度(在排除其他外在因素):千年野生古树茶>大茶树>原生态古茶树>生态古茶树>老茶树>小茶树>台地茶树
知识点:
茶树大致可分为⼤叶种与小叶种,⼀般来说,大叶种制作的茶叶滋味浓烈,收敛性强,由于含有较多元的酚类物质,而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苦涩味,当制成红茶后香气纯正,茶汤叶底红且亮、滋味甜而厚。
而小叶种茶树制作的茶叶往往香高味醇,风味独特,鲜叶为深绿⾊,制成绿茶香气高浓鲜爽,滋味醇厚,汤色叶底黄绿明亮,但若制成红茶,香味则淡且浅,且做不好的话容易有菁味,导致品质不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