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开始是南方人的饮料,北方人并不知道喝茶。
三国时,吴国当家人孙皓经常召集大臣们喝酒作乐,每次酒宴,都设有专门的监酒官,规定每个人至少要喝酒七升以上,否则就要挨罚。
但是有个叫韦曜的大臣,他的酒量实在是一般般,喝个二升就头晕得要死。
不过这个韦曜,他和孙皓是铁哥们,孙皓也知道他的酒量,所以一开始,孙皓每次组局喝酒的时候,规定别人必须要喝七升以上,却特许韦曜喝个二升就可以了。
一开始,参加喝酒的人还没有意见。后来就不行了,凭什么都是同朝臣工,他韦曜就可以比大家少喝,看别人喝醉出洋相啊。
意见多了,孙皓也有些为难。后来想了个办法,让执壶的人,把韦曜壶里的酒,偷偷换成茶水,这样,每次酒宴的时候,别人喝的是七升酒,韦曜喝的则是七升茶。
这就是以茶当酒典故的来历。
后来晋室逃亡,迁到南方后,原本不善饮茶的士族阶层,受到南方人喝茶的习惯,也慢慢地喜爱上了茗饮。有的人甚至每天喝茶,有了茶瘾,而且把自己的喝茶爱好强加于人,闹出不少笑话。
《世说新语》记载,说晋司徒长使王濛,自打来到南方后,就学着南方人喝茶,每天喝,大量喝,很快就染上了茶瘾,一日无茶,便六神无主。每天三餐,他可以无肉无酒,但是饭前饭后,决不能无茶。
王濛自己爱喝茶还不打紧,要命的是,每有官员来向他汇报工作,他都要请来人先陪他喝茶,而且要喝得腹胀肚圆,直到喝不下为止。
上司有命,下官哪能推辞。所以一听说要去王司徒府上,无论公干还是私事,那些官员,没有不担心害怕的,都是一副苦笑,说:“哎,今天又要遭受水厄了。”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