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喝茶的朋友估计都“切肤”的感受到了白茶的崛起,这种变化用“复兴”来形容都太轻了,应该用“变革”。我觉得,甚至可以说是“革命”。
不说别的,作为咱们单位里最可能得酒精肝的稿奴,老白茶里二氢氧酶素等黄酮类物质可解酒护肝这一说法,就完美的踩在了我的痛点上,每一天的结尾,都得来点白茶配配。
更别提隔壁「岩茶教室」去年那几期神仙「岩白配」,各个都是极客老饕的嘴,反映都是甚好。
作为六大茶类里的后起之秀,出生在福建,乌龙老大哥势力之下的白茶,可以说是在国内默默无闻蛰伏了一个世纪,只活跃在出口板块。
直到07年,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之后,才由出口转向内外销共同发展,逐步结束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不仅如此,这花儿在“墙内”还香地有点猛。
至2009年起,福鼎白茶内销量逐年递增,14年更是到达了第一个峰值。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数据调查:2014年福鼎白茶产值为12.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49% ,且其销售总量剧增至104037斤,比13年同比增长了462%。连往年可谓是“小众”的秋茶,都还未到采摘的季节,就已经被预定了40% 之多。
同年新茶的茶青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50% ,带动老茶一路水涨船高。有意思的是福鼎市茶业协会,曾经在17,18年还官方发布了福鼎白茶系列产品市场的参考价:
一些不明所以的童鞋可能觉得这不过是给茶企,茶商的官方参考文件,呵呵,那就图样图森破了。
这么说吧,这俩张图被各大茶企的官媒转发,关键词是福鼎白茶的“收藏”与“增值”,甚至有些直接和金融投资属性挂上了钩,明示着:年份越老的福鼎白茶,越具备金融属性。虽然后期由于争议太大福鼎茶协取缔了这一板块,但点到为止,且白茶的涨幅也已经刹不住车了。
跟翠绿的基金市场相反,直至2021年,福鼎白茶市场仍旧欣欣向荣,甚至到达了第二个峰值。
拿福鼎银针的茶青成本来说,往年基本是每年15%左右的增幅,2021竟到了20% -30% ,最高达到了40%,后期夸张的,质优的好茶甚至一天一个价,至于那些老茶里的尖货,更是跟前些天冬奥会“一墩难求”的局面,不相上下。
这样白热化的趋势,要看清楚市场是件不容易的事,开年的第一期,我们也不免俗的来掰扯掰扯。
-
-01- 对比其他茶类,白茶胜在哪里
引出观点之前,让我们现在去联想一下生活中那些喝白茶的朋友,会是什么画像?
一部分可能就是保健。
白茶的历史虽算不上短,却是在08年左右才作为新兴茶类进入茶叶市场。它的兴起,本就源于一个保健的概念,“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而恰好,咱们中国人对于养生的执念是刻在DNA里的,人们买白茶,往往是奔着很多茶品之外的东西去的,有一种“养生”“长寿”的符号意味在里面。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白茶的适口性,可陈化性,以及它不太挑冲泡的品饮方式,都提高了它的国民属性。
一部分可能是投资。白茶由于自带增值的金融属性,吸引了一波“白茶金融家”,这部分消费者的基本属性第一肯定就是敢干,毕竟挂上了“金融”二字,这个体量还会少吗?
在人均买基带点绿的今天,白茶一路只涨不跌的大幅度的涨价很难让人不心动,这其中,有人偏好稳健,把它视作一场持久的战役,不求赚得多,只求一直赚;也有人将激进视作王道,把投资看作一场场生死梭哈,一直都在倒买倒卖;当然,还有人把它视作一场理性的游戏,侧重于观察分析市场和数据。
但相同的是,对于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来说,白茶已经脱离本身饮品的属性,成为了一种投资产品。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纯粹的品饮与美学,对比“白茶金融家”这部分的朋友更像是“白茶艺术家”的存在。
在白茶的饮用情境里,往往都自带着一种“素净,清寂”的气质,对比隔壁岩茶那种让人高呼痛快的血色与热烈,白茶似乎更擅长抒怀解意,以静制动,有点知心姐姐的意思。
极简的工艺,最原始的生命姿态,还拥有着时间线性下的岁月之美,都仿佛是生命和存在的双重见证,“至简而详,至约而博”的艺术性恰好符合了我们当代的审美哲学,用最纯粹自然的东西做到最极致丰富的表达,而此刻的茶品已经超过了物质属性,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滋养。
但不管是「养生」,「赚钱」,还是关于「极简」追溯本源式的审美,都恰好属于消费者区间里的“大多数”。
从这些视角看过去,对比绿茶的时令性,黄茶的闭塞性,乌龙普洱的多变性,白茶与他们都不同的是:它没有太多局限。
无论从产量产能,工艺技能,品质的稳定度,口味风格的市场接受度,甚至是外观颜值,冲泡的难易度,可保健升值的特性,白茶的盘子都是大的。根据2021年中国白茶产销形势的调研报告,同样显示了它在全国各地消费量都是相对均衡的。
白茶的消费者,在「量」上就已经制胜。
-
-02- 「量」是前提,却不是最后答案
蛋糕好吃,那也要够吃。近年来,福鼎市坚持把白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可不是一个嘴炮而已。
一组数据,就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福鼎白茶力争上游的信念:2020年,福鼎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约达30万亩,实现了茶叶总产量3.24万吨,其中白茶产量为2.53万吨,而在福鼎白茶第一峰值的14年,全国的白茶总产量也将且只有1.57万吨。
以2010年为界,随着福鼎白茶以“黑马”之姿出现在国内茶叶市场的赛道上,大量行业外的资金与人力进入到了这个行业的流通环节,而在外的福鼎人也纷纷返乡,融入发展大潮,直至今日,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里一半以上是来自于茶叶。
从鲜为人知到产值百亿,人尽皆知,福鼎白茶只用了短短不过10年的时间。
* 坐落于点头镇的“中国白茶窖”(央广网记者 龚雯摄)
但摒弃其他信息,我们知道,影响价格的核心就在于资源的「稀缺性」。
福鼎白茶的热销,迅速辐射到了周边,以及其他地域白茶的发展,大批量的白茶涌进市场,且仍处于上升的阶段。良莠不齐的品质,打乱了福鼎白茶本身的价格体系,与之伴随的,市场也逐渐显露出了明显两极分化,中低端的白茶开始面临滞销的困局,而好的白茶却像没有天花板似越来越贵。
白茶现在的市场,很像艺术品市场里的一种现象:
尚未经典化的作品可能一再进入市场流动,不断转手,重新估价,可经典作品已经几乎不会再动了。那些被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所收藏的大师作,它们的市场价值,大家心里清清楚楚,是稀缺且有限的。
换言之,也就是,只通过这些大师作品获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市场对于还活着的年轻艺术家又没有一个绝对的,有效的评价标准,他们的作品价值还未被确认,因此有更多的空间,吸引更多的投机。不同地域的新白茶,就很像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作品还未被完全定性,市场也无法预测它的潜力值上限在哪里。
除了企业大佬们那些不可撼动的经典,近些年也涌现出了一些像是将凤凰单丛与大白杂交,这样不走寻常路的白茶,在这里我们且不予评价,但他们确实以抑或传统抑或前卫的作品一次次刷新了我们对于白茶的认知。
福鼎市场里现在做得好的新茶,完全顶得上一些老茶的价格,并且还具有陈年溢价的能力。
就像高阶的菜肴一样,空有一身武艺与审美,是不够的,还要不惜成本用上好食材。回头看,前文里提到的白茶「金融性」和「艺术性」,其实都有一个隐藏的大前提,那就是 —— 好的白茶。
「量化」是发展的前提,却不是持续繁荣的最后答案。但话又说回来,这个“好”又要如何去定义呢?特别是随着空前的网络联动,科技发展,大家的「审美」愈发多样化,口味也越来越挑剔。白茶市场迅速隆起的泡沫,就像天上掉下的馅饼,可能果腹,也可能只是一场梦。
走过了一味“追老”的潮流,白茶的下一个浪尖会在哪里?
对于在上一轮风口拿到融资的品牌来说,“内卷”式的降价终究不可持续,新品同质化严重,想要在市场里表现出彩,那在“追质”的前提下,还需要不停地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方式的创新。
2022年,白茶的涨价趋势依旧没有要停下来的势头,就成长线性而言,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么,对于新市场“好”白茶的定义又将会是什么?而面对不停涌现出的新作品,和那些身处“天宫”的经典们,作为消费者的你又是选择当一个“金融家”还是“艺术家”呢?
虽然接触白茶的时间并不长,但远远都能感受到它早春前万物抽芽的躁动,那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白茶会开出什么花儿来吧。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白茶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