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生活的一门艺术。茶道文化厚重磅礴,其基本内容涵盖理论体系和人文追求两个方面!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理论体系
中国茶道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明朝,清朝成衰退之势。茶道有三层含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随着文化热潮的更迭兴起,精神内涵也是众说纷纭:
其一是已故浙大晚芳教授提出: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其二是百岁茶学泰斗张天福先生提出的中国茶礼;俭、清、和、静!自注云: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道和,和衷共济;茶致敬,宁静致远!
这些都值得借鉴。中国茶道体系应当包括:哲学基础、修习途径、心灵感受、终极追求等四个方面,简言之:和、静、怡、真。
和(思想核心)
中国茶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佛道儒三教文化,充满了智慧的哲学思辩,展示了雅俗共赏的艺术风采,让人乐此不疲孜孜以求!
茶道所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世间万物阴阳构成,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
儒家从“太和”中推衍出“中庸之道”中和思想。儒者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恰到好处!在情与理上,和是理性节制;在举止行为上,和是适可而止;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和是亲和自然;在人与人关系上,和是敬爱为人!
茶事活动中,泡茶表现为中和之美、待客表现为和敬之礼、品茶过程中为谦和之仪式,茶艺活动表演中为宁静致远的平和艺术格调。
道家对和另有精辟诠释,演绎出养生之和,茶性可令人“致清导和”。
在茶道方面,最突出的表现便是茶禅一味,充分体现出茶道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历代文人墨客等茶人都以“和”作为茶道的灵魂,把“和”视为茶人的襟怀、茶人的境界。
静(必由途径)
中国茶道以茶修身养性、澡雪精神、追寻自我之道。
清静无为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陶渊明追求“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王维宣称“吾生好清静,蔬食去情尘”;白居易座右铭“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中国士大夫们都在静中证道悟道,在静中明心见性!
佛教把定戒慧三学作为修持基础。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隐者还是高僧大儒都殊途同归把“静”作为必由之路。可谓是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修无妙法!
怡(身心感受)
中国茶道崇尚自然、率性不拘一格、雅俗共赏,最能让人在茶事过程中得到愉悦的身心感受!
其一是怡目适口的直觉感受。修习茶道参与茶事活动,首先是对美的直觉感受,幽美的茶事环境,精美的茶具与悠扬的音乐,空气中流淌的茶香,都让人情不自禁心旷神怡;
其二是怡心悦意的审美感悟。茶香会撩动茶人的思想情感,唤醒记忆!
其三是怡神悦志的精神升华。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意在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结朋友;佛门高僧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驱困提神,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羽士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
真(终极追求)
庄子认为:真者,精诚之至也!中国茶道追求“真”有四重含义:
1. 求物之真(茶室活动中,茶宜真香、真茶、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器皿最好是真竹、真木、真石);
2. 求情之真(待物要真心实意,泡茶要投入真情,品茗续杯,达到互见真心的目的);
3. 追求性之真(本色做人,才是道之真谛);
4. 追求道之真(真既是中国茶道的起点,又是中国茶道的起点)
人文追求
陆羽在【茶经】里倡导茶人以茶修身养性,达到行为精诚专一,待人谦逊和蔼,不放纵自己的境界;
煎茶其实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过程,品茶可以调节五行,阴阳平衡!最终,实现茶道的重要目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爱生活爱喝茶,我在雲上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