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侵犯人体,通常会给引起两种伤害,一种是燥邪伤津;另一种是燥邪伤肺。
秋燥伤津,可以导致人体出现津液亏损的情况,进而使得机体表现出皮肤干涩皲裂、口唇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症状表现。
秋燥伤肺,使肺津受损,肺失宣降,故而诱发机体出现呼吸道疾病,其中最为典型的症状表现就是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疾病。
临床当中对于燥邪又可以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要想取到较好的润燥效果,首先就要分清温、凉。通常情况下,初秋气候偏热多见温燥,而深秋气候偏凉多见凉燥。南方秋天热气依盛,多为温燥,北方秋天暑热已退,多为凉燥。
燥邪的“温、凉”之分,除了与气候、地域有关之外,与人体本身体质禀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素体阳虚的人,日常多表现为体寒、怕冷,感受到燥邪侵袭之后,多表现为凉燥;反之,平时素体健壮,火气旺盛的人群,在感受燥邪之后,往往会表现出温燥。
简单来说,所谓温燥为燥邪兼有火热,而凉燥为兼有寒气。
同样是燥邪侵袭引发的干咳,温燥多表现为痰黏或少痰,而凉燥则表现为咯痰清稀。同为口渴,温燥的患者喜欢喝冷饮,而凉燥的患者喜欢喝热饮。温燥患者的舌苔薄白而燥,舌尖红赤,而凉燥患者的舌苔多薄白而干,舌质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