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早起来,刚看到推送。
今年的茶博会延期了。
延期原因是受大环境影响,不便聚集。
不过,即便没有大环境影响。
我们也有许多年,没有去凑过茶博会、茶叶会展等活动的热闹了。
心里想法很简单,本来自己就不缺茶喝。
仓库里还有满满当当的存货,没必要去蹭喝那几口。
原本上,早年还有着这样的心态。
“算了,还是随便以游客的身份去逛逛吧。”
“就算没能遇到好茶,万一能收集到不错的负面素材呢?”
“算下来,也不虚此行啊。”
但是,有一年在上海茶博会上,试了一口别人递来的熟普茶汤。
浅尝一口,觉得遭遇了这些年试茶途中最大的滑铁卢。
你能想象吗?这杯茶里面竟然有猪圈味,太太太可怕了。
这样的怪味茶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
理智告诉自己,千万别再细想。
越细想,越是膈应自己。
以至于时隔多年,还是迟迟没能放得下。
《2》
很早之前写过,新手茶友逛茶叶展览时凑凑热闹,无可厚非。
但买茶的话,千万得谨慎。
稍不留神,很容易交出学费。
有牌子的展商,为了顾全口碑,情况还算好的。
就怕是不知名的、茶圈江湖没有留名的那种。
反正是参展嘛,拉着一批自家的货,全国各地,天南海北跑上一圈。
将自己的展位布置好后,摆上货品。
剩余的事情就是一个字——等。
只要展览的那几天,现场人流量密集,不愁没生意。
但这种四处展览的售卖方式,对消费者来说,有一点不大友好的地方。
即,售后很麻烦。
万一在现场,你以很优惠的价格,买了几盒茶回去。
比如,纯料头春顶级古树老班章。
比如,福鼎农家10年陈自制老白茶饼。
再比如,传统手工顶级正岩三坑两涧大红袍……
买回家后才发现,这些噱头一个比一个大的茶,实际喝起来也就那样。
茶味寡淡,茶香寡淡,又苦又薄,并不好喝。
甚者开始怀疑,自己在展会当天试喝到的茶味,和实际买到手的不是同一款。从此在心里,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无奈于,售后无门。别人参展的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小半个月。
时间一到,又转移到了外地。
再登门前往,很有可能跑一趟空,没有退换的机会。
之前买到手的劣质茶,只能白白砸在手上。
《3》
有一回看新闻。
看到某地艺术展上,因工作人员的转接失误,不小心将一幅17世纪的旧画破损了。
这种文物级的字画作品,一旦磕碰。
即便后期修复工作再好,也回不到从前。
认真说起来,各地奔波,各处展览,展品的保存是一大难题。
茶叶其实和字画、瓷器一样,某种意义上,都比较娇弱。
怕磕怕碰,得避光储存。
日常存茶,若是没有专业的仓储条件,还得想方设法将种种细节做到位。
外包装上,采用食品级材质,一层又一层,严实密封。
存茶室内环境,尽量保持干燥、阴凉、避光。
有条件的话,最好时刻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变化……
然而,一旦“人在途中”。
准确来说,是将茶叶四处展销途中,仓储问题是一大难,有许多难以预期的状况。
18年冬天,有一次我们从上海回福州。
期间就有发现,有位货主转运了好几箱茶叶。
外箱上标着通用的大红袍字眼。
虽说纸箱本身很厚,里面还套有内袋,但可以看得出,底部已经磨破了。
类似一个旧背包,用了10年的旧包,陪你流浪过许多地方,风吹日晒雨淋之后。
一眼扫去,能明显看出折旧状态很严重。
关键那会儿的上海天气,又潮湿又阴冷,空气里都是潮潮的。拖着几箱底部磨损的茶叶在转运。
照这么看,里面的茶叶十有八九,状态不乐观!
《4》
翻到一条新留言。
“顶级岩茶里,肉桂就是要带点苦味的。你不能说岩茶有苦味就是不好,入口苦的茶,茶味更劲道,滋味更具刺激性,这是肉桂本性决定的。如果是水仙,那就另说……”
将对方的来意简化一下,在他眼里,顶级肉桂不是不苦不涩。而是最好保留几分苦味。
将逻辑捋顺后,这种观点麻花当然不认同。背后的原因,之前的文章已经反复重申过很多次。
顶级岩茶,贵在岩骨花香、香清甘活。
遇到真正的好茶,你一早就被它的醇厚汤感、超强回甘、持久生津、绵绵不绝的茶香回荡、入喉瞬间的茶水力道给吸引了。
哪里还顾得上,茶汤里的苦味?
如果一杯茶,喝起来苦味占主角,十有八九的滋味都是苦的,尝不到丝毫清甜、饱满、醇厚。
这种茶,绝对不算好茶。
如果一杯茶,保留有少量苦味,占比大约2%、3%左右,微乎其微,很难让人察觉。入口之后,苦味立马化开,消失不见。
喝这样的茶,茶水入口后,你只会感慨这杯茶又香又好喝。
哪里还能体察到,这一丁半点的苦味?
道理就好比,有一位绝世大美女突然站在你面前。
一眼看去,参考《诗经》里,描写庄姜的用语。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此时此刻,哪怕有细小微瑕,也在这盛大的美貌前面,变得毫无存在感。
喝茶也一样,所谓“顶级肉桂离不开苦味”的立论出发点,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顶级肉桂?
麻花建议,还是多喝好茶吧。
《5》
上礼拜,刚从朋友圈里看到这样的分享。
“能将同一家三百、三千、三万一斤的(岩茶)区分出来,这样的人一定是岩茶高手。因为很多人稀里糊涂喝了十多年茶,还是没喝明白。因为舍得自己掏钱买尖货好茶的人很少,而靠着蹭茶试喝,不能喝得懂。”
这番话听完,估计让不少人感到扎心。
但这的确是事实。
当你想喝懂牛栏坑肉桂的风味,不是简单地在领导那喝过,去朋友家喝茶时蹭喝过几杯,就能喝明白。
而是离不开多年积累与对比。
同样是牛肉,A坑主和B坑主两家之间,有什么不同。
自己常年喝A坑主家的“牛肉”,从2017、2018、2019、2020、2021等,一直喝到今天。
哪年的风味表现更好?是不是年份因素影响?
制茶焙茶水准有没有进步?
这种细微末节的地方,如果自己没有真正喝过,那是不会懂的。
回到开篇的问题。
去参加茶叶会展、茶博会等,喝到精品好茶的概率,接近于零。
类似老班章、金骏眉、牛栏坑肉桂等茶圈尖货。
本身产量有限,哪里需要四处参展?请路人试喝?
喝准高端好茶,寄希望于蹭茶,很不现实。
亲自试过,感受过,认真喝过。
才能破除诸如“好茶离不开苦味”、“顶端茶要刺激劲大”的不实传言!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最好的肉桂是正岩肉桂吗?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都是顶尖货?
从肉桂到“肉桂”,玩坏的肉桂,还能撑起武夷岩茶的一片天吗?
岩茶圈新套路,玉女峰肉桂、鬼洞肉桂、老丛肉桂,藏着哪些坑?
牛栏坑肉桂就是个名字,所有高端的武夷岩茶肉桂,都可以做牛肉?
武夷岩茶慧苑坑,不仅有好喝的老丛水仙,还有蜜瓜香的肉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