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信阳出现“小浑淡”,茶农的本土毛尖难以卖出,茶客喝不到正宗的毛尖,信阳茶叶市场陷入困境。这时候,茶界流传着三大怪:西湖龙井干茶越作越黄,铁观音茶汤越来越绿,信阳毛尖越采越小。
什么是“小浑淡”?
信阳毛尖原本是采叶子的。1982年,河南省供销社制定信阳毛尖地方标准,最高标准就是一芽一叶,也没有哪项标准是采单芽的。
但由于人们追捧“贵如金”的明前茶,在采摘上偏向芽头,即便雨前单芽也被打上明前芽茶的标签,茶商更是争先恐后的模仿。过度追求不带叶的小芽头,冲泡出来的茶叶,因芽小、汤浑、味淡,被专家批评为“小浑淡”。
自从有了“小浑淡”
在茶叶市场中,“小浑淡”尽管味道不如信阳毛尖的地道,一般人却品不出来,反而因外观耐看让商家和消费者容易接受,加上“小浑淡”的说法广泛传播,茶商认可“小浑淡”,茶农只好转向生产“小浑淡”。
最近几年,已经开始盛行纯芽毛尖。多数人认为纯芽好看,送礼也有面子。由于芽头数量有限,人工采摘效率低,导致“小浑淡”的产量较信阳毛尖大大减少,成本增加,茶农利益受损。
拒绝“小浑淡”,回归毛尖本色
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欧阳道坤认为,信阳毛尖是“小浑淡”,是对信阳毛尖的误解。在过去10多年里,信阳毛尖一直走在“歧路”上,对茶农、消费者以及信阳毛尖品牌,都是极大伤害。
信阳毛尖的传统是一芽一叶,其他绿茶中也没有哪一种是单做芽头的,长此发展,对信阳毛尖的品牌是致命打击。如果不能把信阳毛尖的价值感拉回正确的轨道,信阳毛尖品牌将走向毁灭!
目前,政府官方、茶叶专家、茶企茶农等已经注意到“小浑淡”给信阳毛尖带来的困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场将最终选择正宗的信阳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