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主要作物的营养,把草拔个精光。这样一来,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增多,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而在作物周边保留杂草、灌木,虽然会有害虫,但益虫、小鸟也来了,生物多样性增多,病虫害明显减少,不用农药,作物的营养品质也会更好。
生态系统平衡,有害虫就会有益虫,其实在田野里生活着很多益虫,如:白蜡虫、紫胶虫、角倍蚜(五倍子)、蜻蜓、蜜蜂、螳螂、肉食性瓢虫如十三星瓢虫、七星瓢虫等。他们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捕食或防治农业害虫。
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体色鲜艳,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金龟等,因为瓢虫的形状很象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它瓢虫。
吃蚜虫的益虫——瓢虫
瓢虫是一种吃介克虫、蚜虫等害虫的昆虫,既有害虫也有益虫。瓢虫的种类非常繁多,从食性上可分为肉食性瓢虫和植食性瓢虫,成年肉食性瓢虫会捕食任何肉质嫩软的昆虫,最喜欢吃的是蚜虫,如七星瓢虫,人们称为“活农药”。食植瓢虫的大多数种类取食茄科、葫芦科、菊科植物,如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会集体吃茄子与马铃薯的叶子而被视为害虫。
“星”不同是种类不同,不同种类大都吃蚜虫。吃蚜虫的我们称为益虫。益虫无论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
益虫: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
害虫: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十三星瓢虫,是益虫,主要捕食棉蚜,槐蚜,麦长管蚜,豆长管蚜,麦二岔蚜,小米蚜,荷缢管蚜等害虫。
道远生态茶园里的十三星瓢虫
小十三星瓢虫,体背橙红色;左右各有6枚斑点,辨识特征是翅鞘接合处末端有一枚黑斑,头部的2枚斑点极靠近。
大十三星瓢虫体形比一般瓢虫大2--4倍,与小十三星瓢虫的区别:除了体形较大外,小十三星瓢虫黑斑横列为2-6-4-1,而大十三星瓢虫为2-5-5-1,在外形上极易区别。
大十三星瓢虫在幼虫期平均能吃下4000只蚜虫,体背黄色或橙黃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枚梯形的黑色大斑,翅鞘左右各有5枚黑点,翅鞘中央接合处的3枚黑斑相连,最上方的斑最大,有些个体后缘第2列斑点会相连。大十三星瓢虫也有变异个体,但前胸背板上的大黑斑是较稳定的特征。
道远生态茶园多物种混生
有害虫,有益虫,茶园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相互作用,构成一个食物网,相生相克,协同进化。道远茶园的生物防治基于自然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原理,利用自然界中的昆虫多样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调节茶园内益虫与害虫的生物种群密度,控制害虫数量,实现“有虫无灾”。
生物多样性对虫害的防治表现:
物种的多样性是害虫生态控制的基础。
道远茶园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药剂的使用会显著影响天敌物种的丰富度,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丰富,使得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有害生物自然减少。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茶园生态系统中生境及植被多样性增加,能够为天敌提供花蜜食物、避难所及替代寄主或替代猎物,会增加天敌的种群和种类,提高了天敌对害虫控制效果。
生境与植被的多样性是决定天敌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
茶园里多种植物混生,其他植物分担害虫对茶树的危害程度。
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造成复杂的视觉、嗅觉刺激,从而扰乱害虫寻找寄主植物,影响害虫移入茶园的成功率。
植物种类繁多,其中的非寄主植物可明显增加害虫在迁移扩散中的死亡率、阻止虫害移动传播。
茶园的里一些植物若含有挥发油、生物碱或其他物质,害虫也避而远之。
草木回归茶垄覆盖地表,植物上的蚜虫就是瓢虫的主要食物,可有效增加天敌数量。
好茶由生态种植开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茶树健康生长的基础,茶园里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群族种类繁多,他们和谐共生,物种间相生相克,又相互依存,共同维护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