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茶,就涉及到存储的问题。大多数茶叶的存储,是为了保持品质不至于变坏,因此能够让茶叶保持原本的品质,就已经是最高的要求了。
但有一些茶叶不同,比如普洱茶,存茶除了将茶叶好好的存放起来,同时也是一个加工的过程,要让茶叶在存储的过程中内质缓慢发生变化,各物质间发生相应的反应,茶叶整体口感变得越来越好喝。
于是普洱茶就在存储的过程中渐渐带上了时间的烙印,也就有了自己的历史。一旦与时间挂钩,好与坏的区分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因为一个人只能见证有限的一段时间;即使是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人也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和理解。
普洱茶是不是像其他茶一样,越新越好或是越嫩越好?并不是,普洱茶说自己越陈越香。越陈越香的背后,本质是仓储的好与坏。
关于仓储,也是各有说法,以致于现在出现了干仓、湿仓、昆明仓、广东仓、香港仓、大马仓等等。
有人说仓储湿度大于80%就属于湿仓,这样存储下来的茶是不好的茶;有人又否认了这一标准,理由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广东仓、香港仓、台湾仓岂不都是湿仓了?
虽然行业对于什么是干仓什么是湿仓仍在争吵不休,但是在一些书籍先入为主的宣传下,大多数人都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认识,觉得干仓茶比湿仓茶更好。
湿度越小,仓储环境就越干,就越符合干仓的语义。然而湿度对于普洱茶的影响则是,环境越干燥,晒青毛茶原料转化就越慢,存放的时间成本就越高。也就是说,仓储的目的变成了“时间”,时间越长就觉得越好。
但一款茶的好与坏难道不应该是用口感来评判吗?何况环境越干燥,是不是对普洱茶转化越好,仍然存有很多争议。科学已经证实,普洱茶的后发酵转化是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微生物参与下进行的,三者缺一不可。太干燥,则意味着湿度不足,普洱茶能不能发生有效转化都是个问号。
当仓储的目的变成了时间,就会让人错误地认为,时间越长茶越好喝,而不是去关注真实的品质。
事实上,对于普洱茶而言,合理的温度、湿度比时间更重要。晒青毛茶原料在合理的温湿度环境下会转化出更好的品质,同时,还能比所谓的纯干仓节约许多时间。
所以存茶,目的是为了存出更好的品质和口感,而不是一味增加时间,最后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一款茶的好坏。
单纯作为一个普洱茶爱好者,理性的做法是,先不要去管那一堆理论,而应该通过品饮,去体会茶叶的转化,体会茶叶的香甜醇厚之感。
以品质为标准去选茶,而不是用理论去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