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倚邦,稍微关注普洱茶历史的人都有所了解,因为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六大茶山之一,而且是当时贡茶的代表。
实际上,倚邦是一个比较大的茶区,现在这个茶区之下,细分出小范围的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茶园。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们会给大家陆续介绍这些细分茶园,今日先给大家说说倚邦。
对于倚邦描述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清代阮福所写的《普洱茶记》一文,这篇文章对当时的普洱茶作了珍贵而相识的描述,尤其是古六大茶山,当然,倚邦就在其中。
阮福在文中写到:“云南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这个“味最胜”的倚邦,就位于现在象明山的最高之处。
倚邦茶区内现有十九个自然村,其最高点是山神庙,海拔约1950米,最低处在磨者河与小黑江的交汇处,海拔仅560余米。古六大茶山,倚邦最高,方圆几乎全是高山。其种茶制茶历史十分悠久,在傣语里,倚邦的意思是“茶井”。如今的曼拱古茶园内,还保留着基部径围1.2米,高6米,树龄500年左右的古茶树。
关于倚邦,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特点,就是这里既有大叶种,也有小叶种,其中尤以小叶种这个特性而为大家所知。小叶种怎么来的?有说法是在明末清初时由四川人带来种植。小叶种在六大茶山生长后,既保留了原本香甜柔和的口感,同时又增加了云南茶区的山野气韵。
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倚邦茶进入清宫后,被皇室所钟爱,被定为贡茶的代表。如今,这种茶仍然拥有大批拥趸,比如大小叶种混生的曼松茶现在成了六大茶山中地位最尊,价格最高的茶。
倚邦成为贡茶产地后,倚邦街也迅速繁荣起来。其时,街上有关帝庙、石屏会馆、四川会馆、楚雄会馆等,还有鸿昌、庆丰和、庆丰益、元昌等著名茶号。
不过,到了19世纪中后期,六大茶山因各种战乱而开始衰落,倚邦当然也在其中。1942年攸乐起义,起义军攻入倚邦,一场大火过后,倚邦几乎全毁。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统购统销,六大茶山只生产原料,包括倚邦在内的不少茶山开始改为种粮,很多古茶树被挖或被火烧死。
倚邦的茶,因其纬度低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使得古茶芽尖细长,叶面沧桑,老嫩不匀;汤色橙黄,汁浓味厚,回甘生津较强,有古韵,香气具有从易武向班章过度的典型特征。
普洱茶的原料本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制作,而倚邦的茶,则是独特的中小叶种,但口感滋味却毫不逊色。
良好的生态、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以及普洱茶中独一无二的小叶种,造就了倚邦古树茶从清代至今几百年间的独特口感,也因此传承了曾经贡茶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