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茶的茶汤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黑点,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均匀,像碎片似的,静置一会,它就沉到汤底。这是脏东西,还是什么呢?
这个黑点不是脏东西,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糊点”,普遍形成于普洱茶的杀青环节,一般由以下两种情况产生:
(一)杀青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叶片“锯齿”烧糊引起。
拿起一片茶叶,会发现叶边有一排“锯齿”,有的锯齿上还长有“爪牙”,非常娇嫩。
以手工铁锅杀青为例,杀青时铁锅的内壁温度约180度左右,茶叶鲜叶温度在60-80度之间。如果杀青翻炒不及时,局部温度就会达到100度,就会将“锯齿”烧糊,形成糊点;还有就是杀青时间过长,通常炒一锅茶的时间在35-40分钟(根据茶叶嫩老程度会有差异),茶叶持续受热过长,也会造成“锯齿爪牙”烧糊的现象。
(二)没有及时清洁铁锅,茶叶中的果胶物质析出粘在锅壁上,再次杀青会形成糊点。
通常白天采茶,下午将茶叶摊晾,到晚上的时候开始炒茶。以炒一锅茶三公斤为例,一个人一个晚上要炒上10-20锅,将白天的茶叶全部炒完,否则留到明天,鲜叶会产生发酵,就不适合再炒青了。
茶叶在杀青时,多多少少会渗出一些果胶和糖类物质,这些会粘在锅壁上,当杀完一锅,后面几锅没有洗锅,遗留下来的果胶和糖类物质在持续高温下就会形成糊点,并附在茶叶上。
好的普洱茶具有越存越香的特征,但有大量“糊点”的茶是不适合储存的,因为杀青时温度过度会抑制和杀死茶叶的活性酶,就像绿茶是高温杀青,不会有后期转化一样,时间放得越长就越没有滋味。所以通过茶汤看“糊点”就可以简单判断这款普洱茶是不是适合储存转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