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汪勇
上世纪80年代初,益阳地区茶叶界干了一件轰轰轰烈烈的大事:茶类改制,改革方向是:大力发展红碎茶,适当扩大红条茶,积极发展绿、花茶,有计划地生产黑毛茶。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工作卓有成效,到1986年,全区涌现出不少红、绿茶茶厂,全民和集体茶厂达87家。
当年为何要进行茶类改制,主要原因是茶类结构比例失调,产销不对路,突出表现在:一方面黑茶严重积压。边销区的成品茶库存尚有两年半的销量,产区积压的原料可够加工一年半,即使4年完全不生产黑茶也不会出现脱销;另一方面,红茶、绿茶和花茶生产的比例很小,只占全区茶叶总收购量的22.9%,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当时,国际市场上红碎茶大有销路;绿茶也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出口尚有扩大的潜力;花茶更是奇缺。另外,益阳当地绿茶严重脱销,年年从区外调入,特别是质量好一点的绿茶,更是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按照当时改制的规划,安化县以生产红碎茶、红条茶为主,努力建设成为红茶出口基地县,同时划定小淹镇、大福镇两个区继续保留黑茶生产。桃江县以生产红碎茶为主,努力建设成为红茶出口基地县,划定松木塘区和其他茶园分散的边远社队,发展部分绿茶。益阳县已形成红、绿、黑三种茶类并存,以沧水铺区为主的长常公路沿线区域生产红碎茶,以泥家潭区为主的益灰铁路沿线区域生产绿茶,其余分散地区继续保留黑茶生产,努力建设成茶叶基地县。沅江县全部生产绿茶,不再保留黑茶生产。益阳市(县级市)继续生产绿茶,积极发展花茶。
茶类改制,布局调整,在当时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红绿茶新建加工厂增加,加工能力扩大;细茶增加,粗茶减少,把黑茶生产控制在国家计划之内;由粗改细,社队收入增加。同时,它对后来益阳地区茶叶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益阳地区工业普查办公室编印的《益阳地区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汇编》统计,截止1986年7月底,益阳地区有全民所有制茶厂3家,分别是:湖南省益阳茶厂、湖南省安化茶厂、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红茶、红碎茶、绿茶及黑茶厂84家。
经过30多年时间,如今,益阳的茶叶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当年很多茶厂已经不复存在,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了,下面整理了当时的茶厂名录,看看哪些茶厂能够勾起您的回忆。
1986年7月益阳地区茶厂名录
湖南省益阳茶厂
益阳市资江茶厂
益阳市香铺仑绿茶厂
益阳市迎丰茶厂
益阳市李昌港乡绿茶厂
益阳市杨林坳乡绿茶厂
益阳市(县级市)共6家。
益阳县衡龙桥茶厂
益阳县沧水铺乡茶厂
益阳县槐奇岭绿茶厂
益阳县岳家桥红碎茶厂
益阳县大泉茶厂
益阳县白石塘茶厂
益阳县邓石桥乡茶厂
益阳县羊舞岭红茶厂
益阳县泉交河红茶厂
益阳县珠波塘乡红碎茶厂
益阳县共10家。
沅江县南竹山乡园林场
益阳地区沅江茶厂
沅江县新湾镇茶场
沅江县明月乡茶场
沅江县共4家。
桃江县茶厂
桃江县武潭镇红碎茶厂
益阳修山茶厂
桃江县花果山红茶厂
桃江县牛潭河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浮邱山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双江一茶厂
桃江县双江二茶厂
桃江县洪桥头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石井头乡红茶厂
桃江县荷塘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沾溪乡茶厂
桃江县三堂街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乌旗山乡红茶厂
桃江县鸬鹚渡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五家洲乡绿茶厂
桃江县大栗港乡红茶厂
桃江县大栗港乡绿茶厂
桃江县栗山河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天湾乡红茶厂
桃江县罗家坪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鲊埠回族乡红茶厂
桃江县龙溪乡红茶厂
桃江县泗里河乡红茶厂
桃江县筑金坝茶厂
桃江县马迹塘茶厂
桃江县杉树仑乡红茶厂
桃江县石牛江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金光山红碎茶厂
桃江县黄泥田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源嘉桥茶厂
桃江县河溪水乡茶厂
桃江县灰山港红碎茶厂
桃江县金沙洲乡红碎茶厂
桃江县高桥第一茶厂
桃江县高桥第二茶厂
桃江县共36家。
湖南省安化茶厂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
安化县茶叶公司柘溪茶厂
安化县马路乡茶厂
安化县坪口乡红碎茶厂
安化县烟溪乡茶厂
安化县江南茶厂
安化县天顶山茶厂
安化县洞市乡红碎茶厂
湖南省安化县小淹茶厂
安化县小淹乡综合厂
安化县唐溪乡茶场
安化县杨林乡红碎茶厂
安化县木子乡红碎茶厂
安化县文溪乡红碎茶厂
安化县龙塘茶厂
安化县金鸡乡综合厂
安化县羊角塘乡茶厂
安化县大桥精制茶厂
安化县长塘乡绿茶厂
安化县大荣乡绿茶厂
安化县新桥乡绿茶厂
安化县田心乡红茶厂
安化县浮青乡茶厂
安化县东华乡红碎茶厂
安化县思游乡黑茶厂
安化县伊泉乡红茶厂
安化县乐安乡茶厂
安化县九龙乡红碎茶厂
安化县仙溪镇红碎茶厂
安化县清塘铺镇茶厂
安化县共3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