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壶作为紫砂壶式之一,始于北宋,流行于明清。
之所以有提梁,是因为古时是将茶壶放在茶炉上烹煮,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
600多年来,提梁壶精品不断,在紫砂成型的难度分类中亦有“一提、二方、三圆”之说,可见提梁壶成型难度之高。
接下来的15款提梁壶,你认识哪些?
01 大彬提梁壶
大彬提梁身筒成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上部圆环状提梁粗大,六方三弯嘴,六瓣平扣钮,压盖,圈底,溜肩,素身。身筒以实托虚,圆环以虚带实,上下两个圆弧构成的虚实对照,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
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
02 吴经提梁壶
陈小云《吴经提梁》
吴经提梁壶出土于吴经墓,制造年代明代,高17.7厘米,南京市博物馆总馆收藏。该提梁壶造型丰满,腹提得起来,底收得有力,提梁高度适宜,恰形成虚的空间以缓冲身桶的厚重,给人一种沉稳博雅的韵味。
03 提璧壶
提璧壶造型端庄周正,结构严谨合理,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寓巧丽于刚健之中,气韵素洁,深沉朴素,做到了内容、形式、功能的完美统一,是当代紫砂陶中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五美”合一的精品。
周益娟《八方提壁》
04 鹧鸪提梁壶
这把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当时顾景舟的老伴患病,在上海陪着看病时,顾景舟也已是迟暮之秋,他将这壶命名为“鹧鸪”,一切感慨都融入了其中。
05 此乐提梁壶
此壶系“壶艺泰斗”顾景舟与当代艺术家韩美林合璧之作。其创作精髓在于高而突出的提梁,动势飞扬,协调呼应。从紫砂壶的工艺角度,提梁越高制作难度越大,需要制壶者对紫砂的泥性有绝高的把握。
顾景舟先生将超高提梁的紫砂壶从设计稿变为现实,每一处细节,每一种角度,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足见其功力。
06 雨露天星提梁壶
雨露天星壶是由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于1988年,制成之后即参加香港紫砂展览。该壶将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提梁及盖的造型设计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带圆、圆中含方的构图,远观此壶,仿佛飞鸟于天。
07 南瓜提梁
董彩芬《南瓜提梁》
曼生十八式中的南瓜提梁,陈曼生为纪念苏东坡,以南瓜为壶身,绘提梁,得南瓜提梁壶。此壶系有感于东坡提壶所得,故文人气息最浓,风神典雅,把玩此壶,犹如茅屋赏雨,竹林读诗。
08 石瓢提梁壶
董彩芬《石瓢提梁》
曼生十八式中的经典壶型,陈曼生一日翻读《桐君灵》研究茶汤药效,恰逢好友钱菽美到访,曼生便用新制的石瓢泡茶款待,好友随口说:“石瓢是你最爱的壶型,为什么不改成提梁造型,再看看效果呢?”,曼生听了心动说又得一新壶呀。”而石瓢提梁也成为曼生十八式中唯一有所重复的造型,可见曼生爱石瓢之深。
09 东坡提梁壶
东坡提梁相传为宋代苏东坡所创制,壶身为灯笼状圆形,壶钮为短截枝干;—捺底;一弯流。提梁为三叉状:前梁呈弯弓形开叉,横置壶肩,弯弓上连接一竖把至壶后接于壶肩;提梁为扭曲枝干状,与壶流呼应,饰枝干形。
010 曼生提梁壶
董亚芳《曼生提梁》
曼生提梁又称“石铫提梁”,是曼生十八式中重要器型之一。壶身与提梁比例各半,由下至上形成近梯形状,中间由肩上圆弧和隆起的半圆盖,高高的桥塑钮加以 变化、缓冲,配上长直嘴,显得通壶精气有神,线条交待清晰明确,提梁内圆外方与壶身衔接自然有度,再配以诗词更添雅趣。
011 曲壶
曲壶是由张守智、汪寅仙合作设计,汪寅仙独自制作而成。“曲壶”的形象来源于蜗牛的有机生态,整个壶体只用一条涡线贯穿。壶嘴和提梁内部形成的虚空间对比性强,更显示壶体的轮廓美和韵律美。体现了壶体静中有动、动中有劲;表达了蜗牛坚忍不拔、忍辱负重、昂首挺进、奋力拼争的顽强精神。
012 洋桶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被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和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013 扁竹提梁壶
扁竹提梁壶是周桂珍早年为丈夫高海庚设计的一把壶,被业界视为周桂珍的代表作之一。此壶以两节竹段为壶身,从壶底至钮,以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或阴或阳,或凸起或凹陷,使壶体表面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提梁与壶钮、身筒之间构成了虚实对比,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壶流为一枝向上昂然之竹干,一弯有力,与提梁相呼应,尽显雄伟挺拔之力。
014 北瓜提梁
吴新《北瓜提梁》
北瓜提梁是对一种名为北瓜的植物进行写生,依据审美需要,又按照客观规律悉心设计,创造性地加入提梁的元素施艺而成。给人感觉不是摘瓜,而是提北瓜,提起一个大自然恩赐的瓜果。
015 竹节提梁壶
吴潇园《竹节提梁》
竹节提梁壶为乾隆时期宜兴制陶名家陈荫千首创,现传世陈荫千制竹节提梁壶有数把,藏于南京博物院。茶壶整体造型仿自竹段,椭圆形壶身,竹节围饰弦纹一圈,壶嘴塑成三节竹节曲流,壶把则为两枝细长竹枝缠扭成提梁式,盖纽亦为双竹枝相扭呈拱桥式,古韵古香,非常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