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6 近代 裴石民制田螺
“石民”款 L12.7cm
RMB 30万-50万
备注:
1.王度旧藏
2.JIMMY SHA夫妇旧藏
出版:《紫泥王度宜兴珍藏册》,页164,1993年奇园国际艺术中心
裴石民,宜兴蜀山人。著名紫砂艺人。早年习艺,艺成后擅制仿古紫砂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丞、杯盘、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青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美誉。成熟期间精品之作以中小件为主,造型常以花果植物作借鉴,以超凡的构思,能放能收,简繁匀称,风格清秀不俗,技艺精湛严谨,在紫砂艺苑中独树一帜。这件紫砂田螺由一大一小两个田螺组成,取仿生形之意为之,制作者构思精巧令人折服。包浆厚实,完美无损。小田螺可以作支撑,摆在书桌上平平稳稳,大田螺贮清水,作笔洗之用。两只田螺,各司其职,组合成艺术整体。“两”还应了中国传统的好事成双之意。用料讲究,使用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泥,颜色正合田螺自然本色,尤其是细细镌刻出田螺的螺纹,层叠反复,极为生动形象。器身上还用白砂做出斑点,很写实,侧面吟有朱文“石民”款识。裴石民是紫砂历史上求新求变,求精求妙,精而少,少而妙,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这件紫砂田螺无疑是裴石民所制仿真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5607 清 陈鸣远双色葫芦水呈
“陈鸣远”款 L11cm
RMB 60万-80万
备注:香港佳士得1992年9月29日Lot627
作为一代紫砂大师,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器型上不断创新。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古趣盎然。茗壶多种多样,特别善于仿生类砂壶的制作,均极具自然生趣。所制仿生手段精巧逼真,烧造火候拿捏精到,实属文房佳作。类似的陈鸣远款紫砂文房具,亦见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佛瑞尔美术馆藏品。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
此件紫砂水呈造型独特,将文人文房雅趣融入紫砂工艺中,整体作躺倒的葫芦形。葫芦紫泥而制,腹部随形开口,用以盛水。葫芦把向上微微翘起,中部开孔,用以注水,又不易露出,设计巧妙。葫芦身上以段泥塑藤蔓花叶。一根老藤缠绕葫芦束腰处,花叶翻转,形态自然。下方一只小葫芦玲珑可爱,与一片花叶一起共同支撑保持平衡。整体比例匀称,线条分明,转角自然,美观大气。陈鸣远所制仿生器流传至今,已成为珍贵的工艺精品,并广泛得到博物馆及私人藏家的认可,香港罗桂祥茶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海内外著名博物馆均有收藏。整体比例匀称,线条分明,转角自然,美观大气。其中一处印有“陈鸣远”款。整件紫砂水注砂质颗粒隐现,胎壁均匀规整。做工精细,浑若天成,是极佳的文房雅玩。
5608 清乾隆 爱闲老人制内挂釉桃核形水洗
“庚子年(1780年)甲申月丁酉日记,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爱闲老人手制”款
L10.3cm
RMB 35万-45万
水洗呈半核桃形,一面大一面小,内施天蓝釉,外部深紫色,刻有深深浅浅的纹路,褶皱皴裂的表现极具神韵,将核桃外壳的肌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外壳边缘镌刻有篆书款识“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另有楷书“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字句 下部刻有制作人款识“爱闲老人手制”。根据《宜兴文史资料》记载,爱闲老人据《江苏省志• 陶瓷工业志》记载,爱闲老人作品流传于英国及西欧各国。之后,爱闲老人镌刻诗款逐渐变成了一种落款方式,多见于清末、民国紫砂器之上。
5609 清乾隆 杨季初制彩泥绘山水渔舟通景笔筒
“杨季初”款 H15.3cm、 W15.5cm
RMB 260万-360万
备注:
1.水松石山房(Hugh Moss)旧藏
2.Robert H.Blumenfield Collection旧藏
展览出版:《宜兴陶艺》编号73,页133,1981年10月17日香港艺术博物馆
杨季初,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善制菱花壶,与陈汉文齐名,其传世作品以泥绘笔筒居多, 器身以宜兴本山绿泥为体,施以嫰黄泥为表,彩色泥绘并堆砌与外壁。玉璧式圈足,器底钤印“杨季初”篆书阳文款,印文为精细的元朱文。画意以山村幽居为题,立意闲逸悠远,颇有四王之神采,观之赏心悦目。构图上以传统的“三远”为法,远山近树,苍翠重重,山溪潺潺。远处缓坡渐迭,近处嘉木葱郁。田间茅舍,林径蜿蜒,意境高妙,远处一叶扁舟在水中任意漂流,一派宁静清寂意趣。
本笔筒用料考究、画工精湛,可谓是色堆泥绘作品中之传世佳作。彩泥堆绘是用各色泥浆绘于坯体,并有一定厚度,类似印章薄意雕刻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在技术上有较大的操作难度,泥绘装饰源于旧时的漆器堆雕工艺方法,在已成型完工的,而且保持一定湿度的坯体上用本色泥堆画,局部、细部用专制工具精雕细琢,使之质感强,有浅浮雕、薄意雕的效果,烧成后的泥绘作品,色泽稳定,历久弥新。如坯体干湿度不一致,粘附力差,泥绘图案易脱落,故传世精品较少,乃紫砂装饰工艺中的上乘技法,一般为进呈宫廷御用之器。巧妙的利用泥不同的质感,如薄皴擦描绘石头纹路,用厚重的紫泥表现老树树干的质感,可谓把这种彩绘堆泥的技法发挥到淋漓尽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中有色泥堆绘山水纹笔筒,当是杨季初入贡内廷御用的作品。南京博物院亦藏有杨季初制雪江待渡图笔筒,写尽寒冬萧瑟雪景。这件笔筒与故宫旧藏在形制 设色上极为近似,可能为同一批入贡皇宫御用的器物,能存留至今实属难得。
5610 清 陈鸣远花形双色笔舔
“陈鸣远”款 L13.8cm
RMB 75万-85万
备注:JIMMY SHA夫妇旧藏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许多案头陈设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像生的菱角、扁豆、梅桩、簪花等等,无不精妙,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给人以活生生鲜灵灵的审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绝。这件笔添以自然的玉簪花姿态而成,四片花叶上又长出大小叶片,叶丛中长出花朵以及花芽,设计细腻,层次分明。从各种叶子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捏塑的痕迹,配合堆贴和雕刻的技巧,使造型丰富,立体感强。匠家运用了紫褐掺砂和米黄色的泥做笔架,底部吟有“陈鸣远”篆文方印。上海博物馆所藏陈鸣远款玉簪笔架与此件器物非常类似,同是运用了两种颜色和质感不尽相同的泥质,配合相似的技法,以象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谓如出一辙。整体富观赏性,又有实用性,可作摆设,足见其巧思的精妙。
5611 清早期 陈汉文制鸳鸯形水洗
“陈汉文”款 L13cm
RMB 150万-250万
备注:
1.陈克立旧藏
2.Sydney L Moss Ltd旧藏
3.Quasha Collection旧藏
4.Robert H.Blumenfield Collection旧藏
5.纽约苏富比1977年Lot196
展览:Educated Palates,Nicholas Grindley and Sydney L. Moss Ltd,New York,October 1987,no.3
出版:《阳羡砂器精品图谱》,编号43,1985年淑馨出版社
鸳鸯形水洗周身圆形,椭圆口,以一鸳鸯身为器,回首的鸳鸯首和颈作环与口沿相接,亦可起到搁笔的作用,外壁贴泥塑鸳鸯形,间饰莲花和水波纹,鸳鸯在水波中嬉戏,相得益彰。侧面吟有朱文“陈汉文”印章。陈汉文是清代康熙、雍正间的宜兴紫砂高手,传为陈鸣远弟,制器以精雅著称,所作“鸳鸯水注”、“荷叶虾盘”等,形象生动,技艺卓越,堪称上品。贺盘发《再谈宜兴紫砂的两种壶艺风格》(刊《砂艺掇英》下册):「陈汉文,系陈鸣远弟,工茗壶,善铺砂,浑朴不让前辈,制式以精雅著称。北京故宫旧藏的“四方小壶”,式如天鸡,足如传炉,构思奇巧,通体堆以阳文篆字和山水人物,堪称宫廷风格之佳作。《宜兴陶瓷发展史》(油印本):陈汉文配泥有特长,尤擅铺砂,工艺独特。工制砂壶,亦善做盆。重素式装饰,形体完美。汉文制器,通常在器物底部吟有“陈汉文”三字朱文印章。
此器是陈汉文的代表作之一,身为一整体形鸳鸯,底饰鸳鸯一对蹼足,间饰莲荷,为鸳鸯戏莲图饰,既巧妙,又寓意吉祥,是一件富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实用品。近似器亦见宋元间制作的瓷器,此类题材和造型在宋元间颇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