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今日头条》[黄健亮X紫砂正能量]专栏的支持,笔者五月6日-31日将于台北松荫艺术画廊举行首次个展《旧香─黄健亮的阅读笔记》,发表〈读茶〉、〈读器〉、〈读经〉、〈杂读〉等系列约五十件创作。
由于展出地远在台北,有些朋友无法亲临,请容许今次在 [黄健亮X紫砂正能量] 专栏先为读者介绍几件茶、壶作品。
我的创作理念是:
科技日新月异,传承千年的阅读形式正面临挑战,纸本书写节节败退。
光滑炫目的屏幕,取代了呆板直白的纸页;
冰冷理性的点状敲击,谋杀了温暖感性的线性书写。
做为一个资深出版人、研究学者,我对这种沧海桑田的感受尤其深刻。
作为一个「字耕农」,其实始终无法忘情于旧时岁月的手工雕版书。
无奈「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于是我决定重温这份古旧的书页美学,
用笔墨重临昔人刀笔,
一笔一划回读刻书匠人「千言万字无一同」的唯一性。
这是从传统沃土中,孕育萌芽的全新艺术风貌
____我不是书法家,但字里行间自有我的乡愁
作品《时大彬,大家》
主文是取自明代江阴人周高起(伯高)所著《阳羡茗壶系》:「时大彬,号少山,或淘土,或杂砜砂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不务妍媚,而朴雅紧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前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图版为著名的明万历「时大彬制款鼎足盖圆壶」,为1987年福建漳浦盘陀镇卢维祯墓(万历38年下葬)出土,原作现藏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作品《大彬,扬州画舫录》
主文是取自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宋尚书时彦裔孙名大彬,得供春之传,毁甓以杵舂之,使还为土,笵为壶,燀以熠火,审候以出,雅自矜重。遇不惬意,碎之,至碎十留一;皆不惬意,即一弗留。」图版为2013年台北历史博物馆〈陶都风‧台湾情-宜兴紫砂艺术台北展〉展出的一件时大彬紫砂壶,该壶原为日本资深名门收藏,现归台湾私人典藏。
作品《瓯注,吴经提梁壶》
主文是取自明许次纾《茶疏》:「往时龚春茶壶,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造作,颇极精工,顾烧时必须火力极足,方可出窑。然火候少过,壶又多碎坏者,以是益加贵重。火力不到者,如以生砂注水,土气满鼻,不中用也。较之锡器,尚减三分。砂性微渗,又不用油,香不窜发,易冷易馊,仅堪供玩耳。其余细砂,及造自他匠手者,质恶制劣,尤有土气,绝能败味,勿用勿用。」图版为著名的吴经提梁壶,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纪年墓出土紫砂器。
作品《却月》
主文是取自曼生壶铭:「却月,月盈则亏,置之座隅,以为我规」,图版为大石斋唐云旧藏《陶冶性灵》〈茗壶二十品〉手稿,是以前鉴别和仿制曼生壶的底册。在「曼生十八式」中,有一款“却月”壶式,它的造型就像一轮圆月,但底部呈弧形凹陷,状如缺月,缺口两端做为壶足。所谓「月有阴晴圆缺」,取自然景象却月为壶形,自励并告诫他人,处世需谦怀谨慎,凡事留有余地,作为座右铭。
作品《茶盏》
主文是取自宋蔡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 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图版参考自南宋咸淳五年审安老人所著《茶具图赞》。此书是中国第一部茶具图谱。其中记载了十二种宋代的茶具,冠以官吏之名;每幅图附有一赞,隐喻茶具的功用与特点。本作将「陶宝文」茶盏、「漆雕秘阁」茶托两者合一。
作品《茶谱,苦节君》
主文是取自明人钱椿年原辑,顾元庆删校《茶谱》:「肖形天地,匪冶匪陶。心存活火,声带湘涛。一滴甘露,涤我诗肠。清风两腋,洞然八荒。」唐朝柳宗元有一首诗叫《苦竹桥》,诗中「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别强调竹子“苦节”和“虚心”的美德。明代文人更赋竹炉以人格化,称之为“苦节君”,谓其虽受火焰烤炙,仍以素有真心节操而能自守,故名。《续茶经》又对苦节君作了进一步的注解,因其造型为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
展期│2017.5.6-5.31
展址│台北市安和路一段102巷15号
网址│contemporary.songyinart.com
松荫艺术(PINE’SART)
台北市大安区安和路一段102巷15号
www.songyin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