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浅蓝
如轻烟山水、碧波蓝天
似碎玉碧玺,繁星萤火
清丽而不张扬
雍容而不流俗
景泰蓝南雁栖山茶台
世人皆爱好颜色,奈何长在帝王家。
景泰蓝的美,像一抹轻烟故梦。无论男女老少,都让人心甘情愿沉醉其间,从传入华夏那天开始,景泰蓝就一直专供皇室使用,因为过于华美贵重,只被皇室所有。寻常人家是无缘相见的。那么曾经的皇室珍品景泰蓝从何时开始走向民间呢?
景泰蓝本来源于西方,早在公元前13世纪,古希腊就已有使用,但具体是何时传入中土,至今也是一个未解的谜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景泰蓝在明朝景泰年间最为繁盛兴旺,因此以景泰蓝命名,因器身颜色当时以蓝色为主,因此叫做景泰蓝。
谁也没料到,这种外来的美学,一点隔阂也没有直接融入了东方本土艺术土壤,从此,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落地开花,惊艳华夏近千年。
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朋友的都知道,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景泰蓝又是皇家御用,推翻帝制后,景泰蓝迎来了传承史最大一个寒冬,甚至一度到了人绝技亡的地步。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 ,这么好的手艺,之前被皇室垄断,现在传到民间之后,不应该被大众喜欢,更好地传承发展吗。
景泰蓝的制作,无论材料还是工艺,都太贵,太难了!
景泰蓝,又被叫做铜胎掐丝珐琅。寥寥数字中可以窥见,景泰蓝所用材料和工艺。
铜胎是指用紫铜做胎体,紫铜在古代,被用于铸造钱币的,可以说,景泰蓝相当于是用金钱做成的。相当的贵重富丽。
掐丝,是指一种工艺技法。用扁细的铜丝掐出不同形状,然后粘在铜胎之后再进行焊接。
珐琅,采用珐琅釉料。珐琅釉多采用进口的天然矿石和宝石提炼而成,极其珍贵。将不同颜色的料体填在繁复华美的图纹之间,最后经过烧制即可定型。
而一件完整的景泰蓝作品,整个流程下来,大小共需经历108道工序,其中,主要分为七大流程。
制胎
一件景泰蓝产品美观与否,首先取决于制胎的工艺,制胎就是匠师按照设计图纸,将紫铜裁剪出不同形状,再用铁锤用紫铜铛铛地敲出一个器型来,经过高温烧制形成器皿,这个就是胎体。
掐丝
制作完胎型之后,掐丝是最主要的制作工序。这道工序完全凭借操作者的一双巧手,根据图纹,将扁平的铜丝掐出各种妙趣横生、神态生动的图案。然后用白芨黏在铜器上。在工业化普及的现代,景泰蓝依然采用传统中药白芨制成的浆糊,白芨遇火就能自动脱落,能保证产品的的精美。
烧焊
粘好花纹之后,需要用高温将铜丝花纹和胎体牢牢焊接,这时白芨会自动脱落。铜丝和铜胎也会融为一体,花纹图会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之上,形成纵横捭阖的纹理。
点蓝
点蓝就是上釉料过程,根据设计图的颜色,将各种不同颜色的珐琅釉用特质的工具填涂在铜丝形成的纹理之中。需要操作者充分理解图纹之间的透视关系,让整个作品看起来色彩和谐,细腻自然。
烧蓝
涂完釉料之后,只有经过高温的烧制,才能让作品绽放出饱满迷人的色泽。将涂好釉料的胎体放置到800度高温的烧炉中进行炙烤,砂砾状的釉料在高温下会熔化成液体填充满每个角落,最后将胎体拿出冷却,冷却之后的胎体就会绽放出光彩夺目的光泽。
经过烧制之后,珐琅釉料体积会比原来的缩减1/3左右,为了使器面不要凹凸不平,需要用同样色的珐琅多次填充,全部烧制的过程次数繁多。故称“一器九烧”
磨光
自然烧制的釉料表面并不平整,烧蓝之后需要操作者进行加工打磨。磨光是所有环节中最苦,最累的环节,需要操作者用不同的砂纸一点一点将高出花边的釉料磨平,露出金属边,让作品光洁细腻。
景泰蓝盖置
镀金
镀金是为了让作品更好保存,金的稳定性极高,镀金能让产品抗氧化能力大大提高。让整个产品放入镀金池中,镀金之后将产品拿出进行冲洗,放干之后,整套流程就宣告完成。
景泰蓝自古以来都是皇室御用珍品,宫廷制作向来都是不惜重工,帝制被推翻后,宫中的匠人流落民间,由制作的材料过于珍贵,成本实在高昂,民国时期的景泰蓝发展受限,产品也大不如前,及至解放前夕,景泰蓝工艺几近灭绝。
景泰蓝建水·石榴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在北京一条古玩街上,发现了一件精美的景泰蓝作品,他们惊叹于造物精美绝伦。
摊主说,这个东西,只剩下这么一件了,景泰蓝在中国了热闹了几百年,这么好的东西,现在已经是到了人绝技亡的地步,要没咯.
夫妇两人为景泰蓝的传承深感忧心,林徽因亲自在清华大学创办了营建系,用来抢救濒危灭绝的景泰蓝,直到在病重之际仍然忧心于中国传统工艺传承,景泰蓝也因此留下火种。
这个抢救小组一边寻找着曾经的璀璨的技法纹样,一边不断探索创新。景泰蓝,没有被时代的发展所掩埋它独特的美丽最终得以继承重新焕发光芒。
大漆镶景泰蓝茶台
后来林徽因还带着小团队,设计了景泰蓝台灯、敦煌图案丝巾等,作为为赠送贵宾的礼品。这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景泰蓝,又一次惊艳了世界。
臻宝堂的设计师们折服于这一抹浅蓝的魅力,将景泰蓝应用在各种茶器之上,作品清丽端庄,典雅复古,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魅力,让曾经遗落瑰宝缓缓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