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石膏吸水,吸水后又不变形。法国人利用这一特性,在十九世纪末发明了陶瓷注浆成形法。先用石膏做出外模,把泥浆灌进去,石膏吸干水分,剩下的泥被吸附在模具内壁,然后拆掉石膏模,就得到了瓷坯,这是最简单的单面注浆法,此外还有双面注浆,压力注浆等等。注浆的石膏模晒干后还可以重复利用,而且不用拉坯,也无需拍身筒,速度快,可以大批量生产。
中国在民国时引入注浆成形法,到五十年代全面普及,但只适用于瓷器。1958年高永君和汪寅仙做了试验,发现用紫砂注浆不灵,因为泥料颗粒太大,吸附性不够。七十年代时徐秀棠和吕尧臣再次研发,在泥浆中加入玻璃水,终于成功。
这一技术旋即被束之高阁,徐秀棠在后来写到放弃注浆紫砂的原因:“烧成后的外观效果与紫泥极相近……断面有玻璃相,不透气,失去了紫砂壶储香透气的优良特点。”徐还提到:“注浆产品不适用于高档艺术品的生产……注浆适合大批量的产品生产,工厂没有这么大批量的产品可供生产”。
“没有这么大批量的产品可供生产”,是七十年代的事了,现在的批量可是大的不得了,所以有人重启注浆法做壶。我没有见过注浆壶工厂,但从其产品判断,他们用的就是徐老师当年放弃的掺玻璃水工艺。这种壶不一定有毒,但已经失去了紫砂的韵味,却自称紫砂,不合适。
【成型】
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摻瑪,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它不属于紫砂成型工艺。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
【特点】
泥料:因为灌浆壶是泥浆成型,所以壶身外观,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
声音:因为泥浆成型需要加入玻璃水,所以声音清脆,类似玻璃,断面无颗粒,撞击声音尖锐,硬度高。(硬度指烧制温度)
细节:由于泥浆的收缩性,壶嘴和壶把处,前后都会出现痕迹,手工接口痕迹等等。
更多紫砂知识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