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几十年紫砂壶的人都想进入中国紫砂艺术史,这是作为一个紫砂成型工作者的一般的要求。但是谁能写入紫砂艺术史?谁的紫砂壶能够长久保留下来?这是一个大问题。不是送进博物馆,参加商业展会买个奖那么容易,能在紫砂艺术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一定是一位推动紫砂艺术历史进程的人,不光紫砂壶做的好,做人品格亦十分重要,紫砂壶成型是一种技术,进而是一项工艺,到最后成为艺术,学习紫砂壶成型,技法必须掌握熟练,比如成型的基本要领,壶身形制与钮、流、把的装接的统一协调性非常重要,怎样装、怎样接等必须知道并做到精确无误。做紫砂壶必须有人指导,没人指导肯定做不好。但是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所有紫砂壶成型上的奥妙,两个小时一定能讲完,但练与做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学做紫砂壶,技法当然要知道,最重要的还要知道道理,知道为什么,这相当关键。
中国紫砂讲究文化内涵。外国人以为最美的花就是玫瑰,所以送给老师、送给情人,但是中国人崇尚四君子--梅兰竹菊,梅兰竹菊它不是太美,而是有哲学和宗教学含义。竹刚劲、有节、虚心,梅花抗严寒,兰的高贵气质,菊的熬霜性格等,这些都有哲学宗教人类学含义,所以紫砂壶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哲学化,宗教化,有人文意义所在。紫砂壶从诞生之日起就出现了四君子题材,历代紫砂壶造型与装饰的成功例子不胜枚举,特别是近代清华大学几位教授设计的報春壶等造型,紫砂匠人们衍生出四君子的装饰,已经成为了当今的紫砂壶经典。
紫砂壶成型讲究作者的功力,主要是指文化涵养,当然功力当中也包括技术,技术就是长期成型过程中所摸索出来的手法结晶。我们看有的作者,他的壶有很新的形式,却没有文化传统功力,有的人有新的想法,并拥有高深的文化功力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想法,于是,紫砂壶就有了差异性。也就是紫砂壶从日用品到艺术品的过渡,我们说明代文人董其昌和陈继儒,清代书法篆刻家陈曼生,现代书画大家吴湖帆与唐云等,他们学养相当高,但他们不会做壶,他们没有这个技术,所以,他们只能与当时的时大彬,杨彭年,顾景舟交流与合作,向他们说出自己的审美观点与想法,并告诉他们对中国茶艺文化精髓的个人理解,在壶身上刻画自己的书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等等,也就出现了一个很好的文化表现形式,即: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了,试想,他们如果有技术的话,他们的紫砂壶肯定都超过一般人,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们的文化功力放在那里,他们的艺术视野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