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器物收藏的人总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恋物情结”,然而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往往一个莫名其妙的恍神,就让器物留下永难抹灭的伤痕。人说”亡羊补牢”,那么器物的残缺是否能”补牢”? 至少”不求完好如初,只求余生无悔”。
本系列”器物修缮专题”共有四期,首篇刊出的「杯具发生悲剧怎么办?金属镶嵌工艺让破镜重圆」备受欢迎,得到超过80,000位的读者阅读关注,谨此致谢,也真心期待各位都不需要用到这些修缮工艺。
上图是台湾著名收藏家何先生收藏的一件清早期紫砂壶,比起五色斑斓的壶胎,器身那条宛如拉链的老锔钉更为引人注目。再如下面这件年代久远的「万历年制」款紫砂盆,裂缝上面扎着几根老锔钉,宛如订书针一般。
手艺人王慧冉说:这就是锔钉工艺,它是一项古老的修补技艺,锔瓷衍生出“粗活”与“细活”两种,寻常百姓家碗盆碎掉,不舍得丢弃,所以锔瓷的材质所以大多为铁钉和黄铜,价格便宜,修补完还可以继续使用,这种也被称为"行活"。
而“细活”是为了满足八旗子弟醉心于“赏花弄鸟,玩瓷藏玉”的喜好,是专供王室贵族赏玩的“当活”,又称“秀活”。小时候在街巷还能看见这一手艺,后来渐渐地便没了踪影,到了现代由于艺术的审美需求,这一技艺又被重新进入大众视野,锔钉也由以前的粗狂古朴变演变至今天的细致精巧,还可有花式的锔钉,如肌理不规则形状,梅花钉,蝙蝠钉等,这也和镶嵌工艺有不少的联系。
图片节录自:< 宝璺藏神-锔瓷展图录 >
王慧冉认为:造物有灵且美,对于器物修缮而言,无论从修缮工艺还是器物本身,其修缮的目地不仅仅是简单直观的修补,而是通过这一方式使其本身的价值更好的得以延续,不论是老物件儿,还是当代创作的新品,都应该妥善的保留和传承下去。
修复前
手艺人王慧冉多为古今艺术收藏品和茶道具等实用性器物做弥补性的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待修缮物品往往或粗狂,或沉静,或艳丽,或雅致,所以要根据器物本身的气质决定其恰当的修缮方式,包括了:金属镶嵌、锔钉、金缮与包边工艺,这四种”补器更补心”的工艺,让器物遗而不憾、涅盘重生。
王慧冉说:器物修缮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艺,入手的待修缮器物都是物主的心爱之物,修缮时需体会他们对器物的情感,所以在修缮过程中需要心静手稳,认真对待。用心的制作过程像是与器物在“对话”,像对待一个交心的朋友一样,你的所做所想将完全呈现在最后的作品里,好坏与否自有欣赏者去评说,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修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