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香港佳士得秋拍的「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虽然只有零星的紫砂器,但却出现一件艺术性极高的彩泥堆绘笔筒,毫无意外地,又是出自荆溪杨季初手笔。
笔者一向认为,宜兴紫砂陶器当中,最能体现紫砂艺术之美的,首推以色泥为丹青的彩泥堆绘,个中精品宛如结合了中国水墨烟云意境与西方油画立体肌理,呈现出极高的艺术美感。
大凡彩泥堆绘之佳者,每多见「杨」姓名款,有杨履乾、杨季初、杨季(继)元等人。推测彩泥堆绘艺术很可能是清初时期,宜兴杨氏一族的独家技艺。然而关于杨氏一族的史料却是十分有限,仅见清.唐仲冕《重刊荆溪县志》卷四(清光绪刻本):「杨季初,菱花壶甚工,与陈汉文同时。」另据嘉庆二年李先荣、宁楷的《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艺术》:「陈汉文,雍正时人。」乃知杨季初为雍正时宜兴陶工。
此类彩泥堆绘笔筒最精之作见于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彩泥堆绘圆形笔筒约有七件,此外,南京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亦各有一件彩泥堆绘笔筒,其他尚有少量私人收藏。
近年拍场则有2016上半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二十世纪初重要宜兴砂器藏家陈克立旧藏,著录于《阳羡砂器精品图谱》的「杨季初紫泥堆绘山水笔筒」拍得善价,由国际著名藏家入藏。此外台湾沐春堂拍卖一件「杨季元堆泥彩绘山水笔筒」也引起关注,最终花落宜兴名藏。今年秋拍也有日前笔者陆续介绍的匡时拍卖的「杨季初泥绘秋林图笔筒」、西泠拍卖的「杨履乾制五彩堆泥绘案屏」,以下就再为大家介绍即将登场的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杨季初堆绘二甲传胪笔筒」。
此笔筒以泥浆堆绘两只蟹盘踞于溪涧间,沿岸芦苇丛生,偃仰有致,流水沥沥,画意恬静而盎然,也传达出萧疏的清秋气氛。螃蟹的堆砌细致写实,极富生气,以奔放精练的泥绘技艺刻写出螃蟹的横行动感,充满文人意趣,令人联想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画家徐渭画作《杂画册 ・螃蟹》,画面有徐渭自题“传芦”。上海博物馆也藏有「康熙青花学士图笔筒」,底款「玉殿傅胪首唱」。
昔时金殿唱名曰「传胪」,含有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今日宜兴紫砂也有「传胪」形制。据《明史·选举志》记:「会试第一位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二甲传胪亦即是祝愿对方在科举考试内金榜题名。螃蟹有甲壳,芦苇谐音「胪」,故两只螃蟹加上芦苇,有「二甲传胪」之寓意,遂成为受中国人喜爱的吉祥纹饰。
存世少数杨季初作的宜兴笔筒,多堆绘山水人物图。本笔筒上的二甲传胪纹饰在同类器中极为少见,且风格清况写实,运笔自然,以泥作彩,巧妙表现出传神韵致,深具艺术涵养,实属珍罕难得。
主要参考书目
梁白泉,《宜兴紫砂》,北京,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1
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92
王健华,《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黄健亮,《明清紫砂艺术》,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7
耿宝昌,《紫砂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