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帽壶,顾名思义形似僧帽的紫砂壶,既是以“僧帽”为形,其中的禅佛文化也让僧帽一壶在历史上有着较为独特的地位。
想必大家也都见过僧帽壶独特的造型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其实最早期僧帽壶只是为佛教僧侣日常饮茶所用,后来禅佛文化的逐渐渗透,僧帽壶也开始进入世间百家,为世人所赏识。
《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曾请西藏的一位活佛哈立嘛,率众僧于灵谷寺为其母亲祈福。做道场是不能打瞌睡的,于是永乐皇帝便命人以西藏僧帽的形制,专做了一大批“僧帽壶”赐给众僧,以品茗解睏。
所以细细推究其起源,我们便可知僧帽壶首创大概在元代,但是却是以瓷器的形式出现的。到了清代以后,紫砂慢慢兴盛起来,僧帽壶的器型也才开始在紫砂壶中出现。从瓷具到砂器,可以说僧帽壶也算是见证了时代的变革与发展。
帽僧壶是传统镶接成型中难度最大、方货中最为复杂和精致的作品。传世的紫砂僧帽壶数量,也远少于其他紫砂壶式,紫砂僧帽壶,非壶艺高手不能为。
僧帽壶根据传器型制主要分三种,其一为明代李茂林款式,其二为时大彬款式,其三为最早出现在紫砂器中的僧帽壶——“高”僧帽壶。
僧帽壶由二十五块泥片镶接成型,手工成型要求有扎实过硬的手工技艺,对泥片干湿度的把握要得当,对整体造型观的理解和领悟要十分到位。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严谨规整的镶接,而呆滞刻板、绵软无力,失去僧帽壶应有的骨骼精神。
顾景舟先后做过两款僧帽壶,高沿矮身的僧帽壶,与矮沿高身的僧帽壶。两壶各具特色,展现顾老对繁复方器独到的驾驭能力。
更多紫砂知识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