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制矮僧帽壶
顾老先后诠释了两种僧帽壶式
其一是1930年代后期
于上海应古董商所需
参酌传统形制制作的“高僧帽壶”
其二是1980年代
顾老经由自身长期体会之后
全新创制的“矮僧帽壶”
关 于
顾景舟制矮僧帽壶
○
○
顾老先后诠释了两种僧帽壶式,其一是1930年代后期,于上海应古董商所需,参酌传统形制制作的“高僧帽壶”;
其二是1980年代,顾老经由自身长期体会之后,全新创制的“矮僧帽壶”。
高僧帽壶
矮僧帽壶
前者高沿矮身,后者矮沿高身,各具特色。
时隔半世纪的两款壶式,遥相映照,展现着顾老对繁复方器独到的驾驭能力。
据徐汉棠回忆,1979年的时候,他跟随师傅顾景舟,无意间见到了大彬的另外一件作品,当时就把尺寸量了出来。
在1980年带有顾景舟思想的矮僧帽诞生了。
关 于
顾景舟的第三把僧帽壶
○
○
此件“高僧帽壶”是顾景舟大师1989年的作品。
当时已迈入古稀之年的顾老,于前一年被轻工业部授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在这年又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同年他还应香港锦锋公司之邀,第三次飞赴香港,参加由他领衔的紫砂壶艺展。
这个阶段的顾景舟正值紫砂事业的顶峰,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志得意满,反而回首掇拾起年轻时候的作品,重新审视这个五十年前年轻时所挑战过的艰巨壶式。
此举,不惟是宣示自己“老骥伏枥未歇于壮心”的豪气。
事实上,这里头还有更重要的传承意义,正所谓“薪火相传,薪尽火传”。
老人拳拳在念的,就是透过实作的演绎示范,手把手地将毕生心得体会托付给年轻的下一代。
周桂珍大师当年也是顾老指导的特艺班学生,她的僧帽壶在同辈中亦属佼佼者。
她回忆说:
“帽僧壶是传统镶接成型中难度最大、方货中最为复杂和精致的作品,由二十五块泥片镶接成型,手工成型要求有扎实过硬的手工技艺,有准确的整体造型观。”
此壶1989年经香港入藏台湾,由于僧帽壶式最能展现顾景舟的方器成型功力,因此备受藏家珍爱。
近三十年来辗转收藏于几位收藏大家手中。
锦盒所钤收藏章计有:
“王度欢喜”(著名收藏家王度先生)、
“盛和堂收藏印”(翦淞阁主人黄玄龙先生)、
“石瓢斋、九鼎文物”(著名收藏家陈增鼎先生)。
连同上一期内容,顾老一生所作的三把僧帽壶皆已介绍完毕。
应该说,僧帽壶是顾景舟大师比较得意的作品之一,他在不同场合都曾多次提及自己所做的僧帽壶。
刊登在1988年6月香港市政局出版的《紫砂春华》第82页的顾老工作照中,顾老即手持僧帽壶,做仔细端详状,顾老对此壶的用心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