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茶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
紫砂制壶与书画作品一样,是属于一个人的艺术成就的范畴,需要作者本人的落款来做身份肯定,同时也是一份鉴定凭证。
钤印(qián yìn)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即加盖印章。其意义在于表明所属者对加盖印章之物的拥有权、使用权或认可。
通俗意即“盖印章”,是书画等作品在即将完成时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艺术。钤印始于北宋苏东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明万历制”、“大清康熙年制”,是我们常见工艺品的名款。
而紫砂壶与众不同,壶底、壶盖内口或壶把的下沿,都有制壶人的精美款识。
款识,不仅是鉴赏紫砂壶好坏的重要标准,也代表着制壶人的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更是制壶艺人的“著作商标”。今天给大家分享有关紫砂壶款识的知识,让玩壶变得更加有趣。
目前所见最早的紫砂款识是树瘿壶,“供春”二字作铁线篆镌于把内壶身。
树瘿壶由制壶大师供春所作,现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现存唯一供春传器。
紫砂款识先是镌刻,明朝万历年间的制壶大师时大彬就善镌刻。
《阳羡茗壶系》载:“镌壶款识,即时大彬初请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鉴赏家用以为别。”
时大彬由早先的请人在紫砂胚体上落墨,到后来自行以刀代笔,以致别人无法效仿。
镌刻款式多为楷书,具晋唐遗意。
▲陈鸣远镌刻款识
镌刻繁琐,需要制壶人善于书法,且无法保证每次镌刻字样一致,故而产生了更为方便的玺印钤盖。玺印一钤即可,且不易仿冒,一产生就深受制壶艺人欢迎,并沿用至今。
▲顾景舟玺印款识
历来制壶高手、名家,乃至当代工艺美术师们都对玺印款识十分讲究。紫砂款识所用印章,章法大都显得规正、严饰,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有“锦上添花”之效。
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进一步了解紫砂款识。
01
款识种类
紫砂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壶上的款识,概括起来有:姓名款、堂号款、商标款、纪年款、图案款、地名款、吉语款、肖形款、诗词款、外销款等。有的作品上多种款并用。
▲赵松亭制并刻紫泥牛盖莲子壶(堂号款)
▲利永公司款识(商标款)
▲肖形款
02
落款位置
以前的紫砂壶落款,随意性较大,并没有统一的部位。如:陈鸣远“南瓜壶”,在壶身筒上刻上“鸣远”并与印章并用。
如今的紫砂作品,落款大都在壶盖里面盖名章,把梢盖姓章,壶底盖姓名章。
03
好款特点
紫砂壶上两处以上的印章,用好了是锦上添花,用不好就和“牛皮癣”一样破坏美感,所以钤印的位置十分讲究,不能乱来影响整体统一。
通用的落款选在壶盖内、壶底、壶把或者壶内腹四个部位。
款识大小适宜遵循三点:
一、与壶的大小相协调,壶大款识大,壶小款识小;
二、与所处部位相协调,不夺彩;
三、盖在底部的款识须比壶盖、把梢款处大一些。
好的制壶艺人一般都会数十个大小、字体、形状、风格等不同的印章,以便匹配不同的壶型。
▲汪寅仙印章(部分)
与书画作品的用章一样,好的紫砂款识应具备大小适宜,造型合适,钤压位置得当,风格协调,钤印轻重恰当的特点。
▲
顾景舟先生所用“景舟制陶”一印,线条不粗却刚劲饱满,恣意纵横而错落有致,大家风度。
具体来说,大壶用大章,小壶用小章。紫砂壶风格精致细腻,钤印也应娟秀奇丽;壶风奔放粗犷,钤印也应豪宕旷达;壶风格持重得体,钤印也应端庄平稳。
▲
杨彭年制作,底钤“阿曼陀室”一印,钤足后方显得雄健朴茂,运刀犹如雷霆万钧,金石味十足。
虽说现在制壶的章一般出现在壶盖内、壶底、壶把或者壶内腹,但也有个别特殊情况:如部分印章也会在壶身外部出现。一把壶上有几个落款,要视情况而定。
一把壶,款识不好,不是好壶。纵观当代紫砂艺人所用之章,其中不乏严谨雄浑的好印,然亦有杂乱无章的劣印,甚至还有用机器描刻的生硬死板之印。
款识与紫砂皆为艺术,但愿紫砂艺人都能重视所用印章,传承数百年来大师们创造的印章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