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饮茶的中国人向来对茶具十分讲究。明代以前,茶碗、茶盏是茶具的主角,茶壶只是配角。唐人和宋人重茶色,常选用可将茶色显现出来的茶具,唐人最爱越窑青瓷,宋人崇尚黑色釉瓷。到了明代中晚期以后,人们饮茶注重茶的“香”和“味”,紫砂壶因具有保“香”和保“味”功能而备受青睐。由于文人的参与,紫砂壶从实用器皿上升为艺术品和吉祥物,并在造型和装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读紫砂壶造型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饮茶,茶文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的神农氏,最早提出这个观点是茶神陆羽,他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然而,在隋唐以前,饮茶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到了唐代以后,饮茶之风才扩散至民间,并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茶和柴米油盐酱醋并列为“早晨起来七件事”。
唐人喜欢青瓷碗
饮茶离不开茶具,而陶瓷茶具历来最受大众喜爱。唐人饮茶的方式是煎茶,其程序是先将采来的茶叶用热气炙干,然后趁热捣碎,做成茶饼。饮用时将茶饼打碎,投入茶臼内研细后,再拿去煮茶。当时主要的茶具是茶壶、茶碗、茶臼等。
茶壶在唐代称“注子”,意思是指从壶嘴往外倾水。唐代茶壶类似圆球状,腹部大壶嘴小,多为直口短流壶,壶嘴位于壶体的肩部。唐人喝茶注重茶汤的颜色,因而对茶碗的选用很讲究。陆羽认为,饮茶的最佳茶碗是浙江产的越窑青瓷。这是因为经煎煮后的茶汤呈淡红色,倾入不同窑口的瓷碗后,茶汤会因茶碗颜色的不同而变化,陆羽说:“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越窑青瓷为青色,茶汤倾入青瓷后呈绿色,显得清新自然,所以被陆羽认为是上品茶具。
宋人用黑釉盏斗茶
宋代流行冲茶,即先将茶叶做成茶饼,饮用前把茶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盏中,再沏以初沸的开水,经开水冲泡后,茶汤的颜色已接近白色了,这样一来,唐朝推崇的越窑青瓷就无法衬托出茶汤的色泽,因而对茶盏颜色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而且宋代流行斗茶,斗茶是比试谁的茶盏中泡沫停留的时间更长,谁的茶汤颜色更鲜白,因黑色是与白色对比最鲜明的颜色,宋人便弃青瓷改用黑釉茶盏,并在黑色釉上大做文章,烧制出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木叶盏等茶具珍品。
到了明代,饮茶的方式又发生了变化。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用散茶直接冲泡,茶汤已由宋代的白色变为黄白色,因而茶具的制作选用也随着饮茶方式的转变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明人饮茶重“香”“味”
明初,明人崇尚白色茶盏,其次是蓝色。明代中期以后,紫砂茶具兴起,茶汤与茶具的色泽对比关系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人们饮茶的侧重点和注意力转移到茶的韵味上来,特别讲究茶的“香”和“味”,而要使茶的“香”和“味”达到最佳状态,宜兴紫砂壶是最佳选择,因宜兴紫砂壶比施釉的陶瓷茶壶具有更好的保“香”保“味”功能。
紫砂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香”保“味”功能,是因为其制作材料的独特性。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瓷,成品紫砂壶有双重气孔,一为闭口气孔,是团聚体内部的气孔;一为开口气孔,是包括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这就使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且具有较强的吸附力。相比之下,施釉的陶瓷茶壶就欠缺这种功能。
另外,做工精良的紫砂壶造型精密合理,壶口壶盖配合严密,位移公差小于0.5毫米,能转动而不会晃动,使流入壶内的空气极少,故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不变,推迟了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而且紫砂壶冷热急变的性能也好,即使用开水冲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宜兴紫砂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至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名家辈出,明清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使小小的紫砂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实用器上升到艺术品和吉祥物,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紫砂圆器柔中有刚
紫砂壶的吉祥含义主要表现在产地地名、泥料、造型和装饰等方面。
宜兴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战国时期称“荆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为“阳羡”。晋永安元年(公元304年),阳羡从县升格为郡,名为义兴郡,隋代又改为义兴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改“义”为“宜”,宜兴之名便一直沿用至今。宜的含义是合适、适宜等,兴的含义是兴旺、兴盛等,宜兴二字有着非常丰富的吉祥含义。在泥料方面,宜兴紫砂所用原料有紫泥、朱砂泥、绿泥三种,是泥料中颜色最丰富的“五色土”。这三种泥料既可单独成陶,也可互相掺和使用,配比成各种色泽,具有多种吉祥寓意。
当代壶艺大师吕尧臣在使用多种泥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积极探索新的泥料配方,通过合理配比,把各种不同的泥料绞成各种不同的图案,创造了独特的绞泥技法,给宜兴紫砂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宜兴紫砂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存世各种器皿中最丰富的,其丰富的吉祥含义也主要体现在造型中。如按造型形式分类,主要可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和筋纹形体三大类。
几何形体的紫砂壶俗称“光货”,分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要求达到“圆、稳、匀、正”,圆是指珠圆玉润、变化多端;稳是指重心稳定,端正挺括;匀是指比例协调,骨肉匀称;正是指轮廓周正,稳而不笨。紫砂壶传统造型的掇球壶、仿古壶和汉扁壶等,就是紫砂圆器的典型作品。这种器型代表阴柔之美,同时又寓意柔中有刚。
“花货”造型千变万化
方器主要由长短不一的直线组成,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要求“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同时要求“方中寓圆”,方器有四方、六方、八方和长方等,紫砂壶传统造型的四方桥顶壶、传炉壶、僧帽壶、觚棱壶等就是紫砂方器的典型作品。这种器型代表阳刚之美,同时又表现出刚中有柔的含义。
“光货”设计难度大
“光货”造型看似简单,其实极复杂,设计难度极大。即使是壶艺大师,构思一件作品往往要好几个月。难就难在如何把握好变化的分寸,从而设计出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思想境界的作品。
自然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的统称。“花货”通常取材于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形象生动,富有活力。而这些动植物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吉祥物,如龙、凤、龟、狮、鱼、鹤、牛、羊、松、柏、桃、灵芝、佛手、梅、莲花等等。如出土于南京有天下第一壶之称的提梁紫砂壶就装饰有柿蒂纹,这件紫砂壶出土于明代司礼太监吴经的墓中,是嘉靖早年的紫砂器,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紫砂壶。柿是一种吉祥树,柿蒂纹经常装饰在汉代铜镜上面。因“柿”与“事”同音,柿蒂纹有“事事如意”的吉祥含义。
壶艺大师蒋蓉以擅长做“花货”著称,她创作的寿桃壶简单得当,主次分明。在追求造型逼真的同时,又巧妙利用紫砂绿泥的天然色泽,在色彩上进行适度夸张,艺术感染力极强,充分表达了健康长寿的吉祥寓意。梅桩壶是“花货”中常见的一种器型,壶艺大师汪寅仙所创作的梅桩壶姿态挺拔,线条简练,色泽深沉,充分表达了松树长青不老的吉祥寓意。
筋纹器制作精良
筋纹器紫砂壶造型,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其特点是将花木形态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其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有深有浅,有疏有密,纹理清晰,制作精良。这类壶艺要求口、盖、嘴、把都必须做成筋纹型,并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紫砂壶传统造型中的菊壶、瓜棱壶、玉兰花壶、水仙花壶、葵花壶等都是筋纹器的代表性作品,其吉祥含义与所表现的题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