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的紫砂壶存世量非常少,亦不是普通人买得起的,几年前我在《艺术市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分析到顾景舟壶的存世量,由于紫砂壶属于手工艺作品,需要精心打造,特别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人,产量确实很少很少,所以,一个紫砂从业人员一辈子的产量不会超过三万把,去掉学徒提高期,再去掉70岁以后的衰老期,一生能留下1000~2000个精品就算是个高产的作者了。
顾景舟的紫砂壶,在上世纪40年代上海仿古时期的价格为一块银元,可以抵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薪水。50年代~70年代末大约是1元人民币,大约可以买6斤米。80年代由于台湾掀起紫砂热,1985年顾景舟的壶已经从28元飚升到了1000元了,是普通工人2年的月薪,到八十年的末九十年代初,顾景舟的优秀代表作已经可以值20万元了,直抵当时的一辆高档桑塔纳轿车,至九十年代中期,已经可以卖到30万~100万元了。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到了2008年进入拍卖会后,时常有几百万、几千万元的天价成交记录的诞生。所以,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顾景舟的壶就不是一般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再说,他一直是做辅导工作,偶尔兴致来了做把壶,很多时候是做示范,正是由于产量少,就是有钱也根本就买不到。
所以,民间比较少有顾景舟的壶,除非是当年的达官贵人,有时候顾景舟会送出几把壶给他们,我认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顾壶不足200把,整个存世量也不会超过2000把,自从6年前我来深圳宣传紫砂文化以来,有很多深圳、广州、香港等地的藏家来向我求鉴定,都说是多少多少年前我花几个月的工资从宜兴丁山买回的,但当拿出实物一看,几乎没有真的,这几年我大约看了不下1000把壶底盖有顾景舟的东西,没有发现一把是真的,大部分还是十分低端的产品,有几把做的非常到位,但还是有疑点,要知道,在鉴定界有个定律,从使有100条理由,但只要有一条存疑,就不能视为真品。大家想想,按照我以上的说法能有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