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由于多方原因,中国对日本的紫砂壶输出量达到高峰,大量的紫砂壶流入日本,不仅丰富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并且相应地提升了日本当时制陶的工艺水平.而清代中、后期对东南亚的商品化外销,也是宜兴紫砂壶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等
日本抹茶道用不到紫砂壶,点茶所需的是釜、茶人、茶杓、茶碗等茶道具.但历史的发展似乎总有着某种机缘巧合,紫砂壶对日本的输入就源于三个历史原因:其一,就在紫砂壶于明代中晚期兴盛之后,清朝初年一位高僧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带去了明代饮茶的新风尚——瀹饮法,即直接在叶茶中注入沸水冲泡饮用.故而冲泡饮用所需的紫砂壶的传入就水到渠成了.其二,除了隐元禅师,明末清初还有大批中国人为避战乱而奔赴日本,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不肯失节侍清的文人雅士.
这些文人雅士必然带去了当时中国的饮茶风尚和饮茶用具,想必明末清初盛行一时的紫砂壶亦在其中.其三,又因中日贸易的繁荣,到了江户中晚期(约18世纪中后期,清代前期),煎茶道已趋成熟,至江户末明治初(19世纪上半叶.清代中期),煎茶道达到了最为繁荣的时期,并延续至19世纪末.这个繁荣而热烈的煎茶道盛行期,对紫砂壶的渴求是可想而知的.
据此可以说,日本煎茶道的发展历程也是紫砂壶逐步输入日本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紫砂壶备受推崇.日本著名学者、歌人兼小说家上田秋成的煎茶道名著《清风琐言》中即刊印了多个煎茶道所用的茶壶,很显然受到紫砂壶的影响;再如明治间日人瓮江川田刚所撰紫砂名著《茗壶图录》刊刻于明治九年(1876年),正是日本煎茶道的繁荣期.若再细
看此书.会发现书中内容全面展示了日本茶界 紫砂壶的真实状况.单从下卷所收录的23件紫砂壶作品的造型之丰富、品种之多样即可见当时紫砂壶 之热,其中点出名字的紫砂壶 家有13人之多,他们的藏品艺术水平极高.有李仲芳、陈和之、许龙文、陈鸣远、杨彭年、符生等众多紫砂名家的作品.
这种普及和 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可以相信从清初煎茶道的形成期开始.宜兴紫砂壶就源源不断地输入日本了.《(江苏)陶瓷工业志·特种工艺陶瓷·陶艺名人选录》中记载道:“陈文伯、陈文居兄弟俩,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文伯号寄石山房等所制紫砂花盆,畅销日本,久而不衰.”虽然此处所记录的是紫砂花盆,但据此可以肯定地说,在雍正、乾隆年间紫砂壶出口日本当不在少数.
清人寂园叟在《陶雅》一书中也记录说:“葛明祥乃乾嘉时人,欧(子明)葛瓷釉色略相似,在灰墨蓝绿之间,厂人鄙之,以为溺壶色.日本人美之以为海鼠色且谓四时花光皆与之相宜.日本人重泥,均以有纹者贱,细如鱼子者为下,盖纹片细碎乃阳羡砂之上釉者,欧氏之所仿也,要不得以广窑目之.”这些记录都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宜兴陶器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