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土 圣和款朱泥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前两篇我们陆续提到,在清代工夫茶民所推崇的最高层级茶壶是「名手所作」的古壶,其次是「旧而佳者」的托款「时大彬」、「陈鸣远」、「惠孟臣」精工茶壶。这种炫耀名器的心态,自古皆然,例如今日茶桌风景,真宋聘、真红印固然有之,但却也不乏以次充好的赝鼎之作。事实上,不只在饮茶一事,验诸世道,满街的山寨名牌包、山寨名表手机,包仍是包,表仍是表,差堪器用,惟不求其真,但求其名尔。
孟臣款平盖朱泥壶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孟臣款平盖朱泥壶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孟臣款平盖朱泥壶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清咸丰人寄泉《蝶阶外史》载:「壶皆宜兴砂质,龚春、时大彬,不一式。」其实龚春(供春)、大彬、鸣远壶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所以寄泉此言所指的显非龚春等人真迹,而是移名托款之作,这已是经济能力较好者的基本门面要求了。连横《雅堂文集‧茗谈》说:「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可见茶具档次关系着待客的面子问题,必须「高大上」才能「自豪」。
耿特莫森号(Geldermalson又译为南京号)出水梨形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耿特莫森号(Geldermalson又译为南京号)出水梨形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乾隆晚期至嘉庆年间的墓葬出土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孟臣款朱泥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孟臣款朱泥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有趣的是,在清代工夫茶区因为酷爱喝茶而破产的人,所在多有。清张心泰《粤游小识》载:「潮郡尤嗜茶,……以鼎臣制宜兴壶,大若胡桃,满贮茶叶,用坚炭煎汤,乍沸泡如蟹眼时,瀹于壶内。乃取若深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匀斟之,每杯得茶少许,再瀹再斟数杯,茶满而香味出矣。其名曰工夫茶,甚有酷嗜破产者。」
福建漳浦出土倒连款龙蛋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倒连款龙蛋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倒连款龙蛋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鸣远款梨形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鸣远款梨形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鸣远款梨形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大彬款梨形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大彬款梨形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清人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更详细记载了这则故事:潮州某富翁好茶尤甚,一日,有丐至,倚门立,睨翁而言曰:「闻君家茶甚精,能见赐一杯否?」富翁哂曰:「汝乞儿,亦解此乎?」丐曰:「我曩亦富人,以茶破家。今妻孥犹在,赖行乞自活。」富人因斟茶与之。丐饮竟,曰:「茶固佳矣,惜未极醇厚,盖壶太新故也。吾有一壶,昔所常用,今每出必携,虽冻馁,未尝舍。」索观之,洵精绝,色黝然。启盖,则香气清冽,不觉爱慕。假以煎荼,味果清醇,逈异于常,因欲购之。丐曰:「吾不能全售。此壶实值三千金,今当售半与君。君与吾一千五百金,取以布置家事,即可时至君斋,与君啜茗清谈,共享此壶,如何?」富翁欣然诺。丐取金归,自后果日至其家,烹茶对坐,若故交焉。
大意就是说,潮州有一富翁好茶,一日有乞丐在门外求乞,主人施以饭粥、碎银,乞丐竟都不要,原来这乞丐原本也是富人,却因为嗜茶蓄壶而破产,因为听说这位富翁茶艺甚精,因而带着身上唯一的一把好壶,前来求饮。经过一番波折,两人成为相知相惜的茶友,品茗论茶,交往甚笃。
福建出土 圣和款朱泥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福建出土 圣和款朱泥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福建出土 清香美玉款平盖朱泥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福建出土 清香美玉款平盖朱泥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福建出土 行吟山水款朱泥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福建出土 行吟山水款朱泥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台湾台南水交社出土朱泥壶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藏
台湾台南水交社出土朱泥壶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藏
台湾嘉义板头村出土残片 自然科学博物馆藏
台湾嘉义板头村出土残片 自然科学博物馆藏
工夫茶壶的第三层级——壶出宜兴者最佳
所谓「上行下效」,上层社会对茶具的讲究若此,自然带动中下阶层的起而效尤,然而中产之家又岂能参与动辄「旧而佳者,贵如拱璧」的金钱竞逐?若真要勉力行之,只怕会落得「甚有酷嗜破产者」。
宜兴蜀山窑址出土诗词刻款残片 南京博物院藏
宜兴蜀山窑址出土诗词刻款残片 南京博物院藏
宜兴蜀山窑址出土诗词刻款残片 南京博物院藏
福建漳浦出土孟臣款朱泥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孟臣款朱泥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福建漳浦出土孟臣款朱泥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所以常民百姓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位阶上的第三个层级——「壶出宜兴者最佳」。对他们而言,不要说古董茶壶用不起,连做工精良的托款名家之作也是力有未逮的,于是这类茶民乃转而选择来自宜兴的中档商品壶。这个茶壶的档次虽低于精工宜兴壶,却高于潮州当地土产的手拉坯土罐。昔时由于宜兴与闽南、潮汕距离不近,运输成本较高,宜兴壶的价格相对亦高,所以并非人人都能求而得之。清人郭柏苍《闽产异录》载:「泉漳试工夫茶者,多依陆树声茶谱烹论,其贮茶之小缸以极小之宜兴(所产)为上……今亦难得。」亦为一证。
泰兴号出水梨形朱泥壶与文旦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泰兴号出水梨形朱泥壶与文旦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迪沙如号出水梨形紫砂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迪沙如号出水梨形紫砂壶 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图片来源;《荆溪朱泥-明清宜兴朱泥壶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
黄健亮,《朱泥宝记》,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3
黄健亮,〈明清朱泥壶的发展历程与署款文化〉《2001中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论文选编》,江苏,编委会,2001
丁以寿:〈工夫茶考〉《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页142,江西,2002年,江西社科院、中国农业博物馆
黄健亮,〈孟臣壶在清代工夫茶区的地位考述〉《历史文物》月刊130期,台北,历史博物馆,2004
黄健亮,《荆溪朱泥-明清宜兴朱泥壶研究》,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0
黄健亮,《古壶之美》,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