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 菖蒲蜀葵图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苏轼 《石菖蒲赞》
水陆草木之花,各有其美、其趣,而草木之中,爱菖蒲者亦众。此处来看,便可解为何古今文人雅士皆爱菖蒲之疑。
唐云 己卯(1939年)作 玩蒲图
依石傍水,历久弥坚,无惧岁月悠长。
其为静品,也为寿品,发之山野,自有一种清新的韵味。其「不假日色,不资寸土」的特质,恰与文人所追求的清净风骨不谋而合。
玩者皆珍惜,或安置于小院或轻放于案头,聊以观己观德。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识蒲
溥心畲 盆花菖蒲图
菖蒲,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
《纲目》:菖蒲气温,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
端午节时,有些地域会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于夏、秋之夜,会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
潘天寿 菖蒲八哥图
此处说的菖蒲,多为高大的水菖蒲、白菖蒲,多生于沼泽、溪流或水田边。
因其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多种植于湖、塘、庭院,以供观赏,也用于布景或插花材料。
而作为文人观赏的菖蒲,则多是金钱菖蒲、虎须菖蒲或者石菖蒲,其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
茶席案头,古琴墨书,置一盆,便多些绿意和生机,诗意雅致。
缘起
吴昌硕 菖蒲梅花
菖蒲到底何时走进人们的生活,渊远流长,说来话长。
最初,始于先民崇拜,他们把菖蒲当作神草。
《本草·菖蒲》中载:“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
清 居廉 花卉奇石
后把农历4月14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
菖蒲有自己生日,这在植物界极少见,其神性和观赏价值,让其在数千年来,都是中国观赏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种。
金农《菖蒲图》
菖蒲作为仙草灵药存在,传有长生之效。在《神仙传》中,就有一个叫王典的人,因吃了菖蒲而得到永生。
《吕氏春秋》载,孔子就曾学周文王吃菖蒲,因太苦,“缩项而食之”,吃了3年才习惯其味,可见菖蒲确实难吃。李白也曾写过“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如果志于求仙问道,菖蒲确实触手可得。相比天山的雪莲、悬崖的灵芝草要好得的多,这也让菖蒲在文人气之外多了点仙气。
后大致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走出了溪头涧畔,侍弄成盆景小植,成为文人案头清供。
清供
张熊 菖蒲寿石
文人清供清玩多样,文房、书画、古董、金石、异香、琴书等包罗万象。
而“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的菖蒲,倚石傍水,作为案头雅物,它不如名兰名花,而是贵在其意。
周炼霞 菖蒲图
明代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臞仙神隐书》中言:“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或置星露之下至旦取叶尖露水洗目,大能明视,久则白昼见星。”
古人夜读,案置一盆菖蒲,气味清新醒神,不仅能防蚊虫叮咬,因为可吸附空气中微尘,还能可免油灯烟熏眼之苦。
戊寅(1878年)作 山石菖蒲 团扇面
宋代舒岳祥曾作《菖蒲最难养置而弗省则弗滋勤勤拂拭则病矣余》(此诗名甚长,可自行体意断句)
多忘昏昏久废书,闲来石上采菖蒲。
瘦鞭走石蛟龙窟,细叶穿苔虎豹须。
阴洞容光明复晦,乳泉盈坎润难枯。
试拈九节风前嗅,已觉登仙不用扶。
虽对其作用描写相对夸张,但也尤见文人对菖蒲之爱。
朱屺瞻 《岁朝清供》
「窗明几净室空虚,尽道幽人一事无。莫道幽人无一事,汲泉承露养菖蒲」。
如果兰花喻君子,那么菖蒲就可代隐士。其可生存于石隙,柔弱却又强悍。
养蒲养的不仅仅是闲趣。
小物大雅,观赏打理之外,也是与己对话,人向天地万物取法,道途多矣。
且观这一小丛一小簇,风过轻摇,大概能通过共爱之物,身临古代文人墨客灯下幽思且澄净的梦里吧。
雅趣勿须贵,一掬香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