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头看一些老照片,你会不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我们回头看小几十年前的紫砂壶,就会不会觉得——也和现在的壶不同?!
顺竹壶,容量230cc
知道不同,不代表“懂”。
懂,必须是知道不同在哪里,尤其是知道为什么不同!哪怕这个“懂”,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首先声明,此顺竹壶在当时也是普通的商品壶,半手工,做工也不怎么精细。全壶一个人制作,所以制壶数量和效率,远比现在流水线式的半手工壶要低得多!
简言之,过去的传统半手工是“单枪匹马”,现在一些改良版的半手工是“团队作战”。这个“不同”,是标,不是本!
我很怀念过去,进入任何一户制壶人家:千篇一律地是“一人一泥凳、一灯一壶茶”的传统制壶场景。哒哒哒的木搭子声之后,是无限的安静,安静得有些出奇……
也就是说,做紫砂壶作品是需要静的!这个“静”,是沉淀,是思考,是与尘世的暂时隔离。
而现在,似乎多了些喧闹,乃至有马达运转的声音……这同样是个不同。这不同,还是标,不是本!
不同的标,有千千万,因为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个结果。
但归根结底是哪个原因呢?即,何为本?!
这个问题,相信绝大部分玩壶的人都在思考。而且,大部分的思考,还是处在思考的过程中,没有到达终极。
我这里提供一个形而上的哲学津渡,期待能抛砖引玉:
宜兴原矿紫砂泥是载体,是母本,属阴;紫砂匠人的水平,包括其学识、眼界、格局、思想等无形的东西是父本,属阳;阴阳合,形成器(壶),器的生命活力是“气”,这个“气”源于“道”,道法自然。即为:“道生一(气),一生二(阴、阳),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不同壶品!(宏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