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饮茶文化,是我国饮品文化乃至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茶本身有着许多的表现形式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品茶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是一种艺术的欣赏,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饮茶养生,深受国人喜爱。
唐代:煎茶
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走向全民。公元8世纪陆羽《茶经》问世,《茶经》备言茶事,更对茶之饮之煮有详细的论述。唐代饮茶的方法主要有煎茶法。是指将茶叶炙烤之后,碾磨成粉。烧水后,将茶粉投入,变成茶汤,加料即可饮用。
宋代:点茶
宋代的饮茶方式主要为点茶。宋朝的点茶是先在碗里放置茶粉,再注水,注水的过程中,不断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这样的饮茶方式也催生出一种奇特的活动,流行于文人士大夫中,那就是“斗茶”,也叫“茶百戏”。徽宗赵佶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元代:泡茶
到了元代,饼茶和散茶依然同时并存,制茶技术无明显发展。散茶进一步流行。宋、元期间,茶叶已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明代:泡茶
到了明朝,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
清代:泡茶
朝人饮用散茶时口味发生变化,不再加任何调味品(花茶除外),讲究清雅怡和。
饮茶器皿讲究“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茶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又经历了从煮茶到点茶到泡茶,历朝历代不断发展演变。
历经千年,茶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中国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