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紫砂,我相信我们的后人会鄙薄我们,大部分人还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原因是我们这一代紫砂人太浮躁,好在当代出了一个顾景舟,他的作品是光彩夺目的。但也出了一批他那些互相吹捧的无能弟子。更有一批人打着师傅的旗号,卖弄所为的创新创意,但当我们一看到他们的紫砂壶,就反胃,连线条比例都严重扭曲的东西也敢拿出耒显摆卖钱,太让人感觉到当代紫砂艺术界的悲哀了。
当我看到他那些高工、大师弟子的书柜更多用来放一豪华的紫砂壶画册,或堆放自己花钱自费出版的所谓紫砂作品集,以及不伦不类的邮册时,我就会莫名的反感,紫砂界自费出版壶册的人很多,多到国家级出版社把办公室开设到了黄龙山顶,以创收为目的高价卖书号,投了那些需要炒作的大师们所好,我亲眼看到一大师自费出版了3000册特别精装的紫砂壶作品礼品图书,装璜豪华的令人匪夷所思,又是硬牛皮烫金封面,又是用了水都浸不烂的高级进口印钞版纸,可内容只有不到5千字的吹牛经历文字,所谓"大奖"一大堆,大都是作者与名人领导的合影(有一部份是PS的),配一些找人代工来的紫砂壶照片,书的斤量很重,但真正的艺术含金量很轻,三年来自己只卖了不到10册,基本都是送人,那天要送我一本,我觉的太重,就婉言拒绝说,这么考究装帧设计的书还是等我下次亲自登门来拿吧。
偶尔我也会走访一些业界比较出名的紫砂工艺大师们,可发现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室约壶友一起喝茶、聊天、吹牛、刷朋友圈,他们不知道阅读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他们却很少翻阅,本来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就少,靠8000元从XX地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买来的一纸文凭,自然缺少与书中智者对话的热情,也有一些高工、大师们较诚实,自嘲说书柜只是一种摆设,是一种门面。
用紫砂作品说话,才是真正的对紫砂艺术负责,对自己负责,才是合格的工艺美术工作者,我们不能一辈子只靠高工大师的名头来赚钱,或打着老师的旗号吃饭,就会那么几个造型,创作上没有任何追求,千篇一律,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这样的人,对紫砂艺术绝无责任感可言,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紫砂艺术家,那怕你的技术职务是顶级的正高、研究员级大师,都可以看作是为了金钱而戴上的高帽子。
当然,有名头是好事,但有个前提是,你的紫砂作品需撑得起这个名头。如果一个紫砂大师,没有撑得起名头的作品,终不过辉煌一时。看看历史就知道了,真正的艺术家,留下的是艺术作品,而不是正高、副高的大师名头,明代时大彬有名头吗?清代陈鸣远、邵大亨有名头吗?近代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有名头吗?顾景舟虽有名头,但他有自己过硬的职业技能,有自己被公认的的艺术造诣,有自己的研究著作,有自己独一无一的优秀紫砂艺术作品。其实,一个时代,有那么一两个紫砂大师就够了,要那么多泰斗,多么多国家级、宇宙级大师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