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初,相当于明代万历时期,欧洲各国相继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专门开展对华贸易,紫砂是与螺钿、竹雕、景德镇瓷器齐名的工艺品,自然引起欧洲市场的注意。
1599年, 东印度群岛远征返回阿姆斯特丹的船
Hendrik Cornelisz(c.1562 – 1640 )
Rijksmuseum
茶,第一次通过贸易方式进入欧洲是在1610年。刚开始欧洲人并没有将茶视为日常饮品,而是作为药引进欧洲。因而茶壶的进口数量也很有限。到了17世纪中后期饮茶之风越来越盛。
163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高管在一封寄往印尼巴达维亚Batavia 的信中提到:
“人们开始喜欢喝茶了,因此我们希望每船货物中能装几缸中国或日本的茶叶。”
由于食物过于油膩,痛风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一种常见病。一些医生将茶当作治疗痛风的灵丹妙药开在处方里。
荷兰医生科尼利厄斯 Cornelius Bontekoe|1644-1685被人称为「茶的医生」,因为他常常让他的病人要喝八到十杯的淡茶量,而且每天还要喝两次。他声称这种疗法治愈了肾结石,调节血液循环,并在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改善睡眠。
科尼利厄斯 Cornelius Bontekoe(1644-1685)
他在广告里如此写道:
“我们建议每一个国家,整个国家都要喝茶。我们建议男性和女性每天喝茶;如果可能的话,每小时都喝;从每天10杯开始,然后将剂量增加到胃可以容纳和肾脏排除的最大量。”
茶叶供应商很快就寻求他的帮助,将有关茶叶的益处做成书传播给渴望购买这种昂贵且具有异国情调的顾客。这本书售出数千册并被翻译成英文。
科尼利厄斯写的关于茶的广告词
茶市场被打开后,茶壶自然也被商人推广营销。在中国,宜兴茶壶被誉为喝茶的最佳茶具,这也成为欧洲商人们营销的话题,随着饮茶风气的盛行,宜兴茶壶和景德镇瓷器一样成为了欧洲贵族们追捧的东方奢侈品。
西方学者乐宾纳(Donald Rabiner)在1990年撰写的〈Yixing and the West宜兴陶艺西渐〉文章中认为,促成宜兴陶器输入欧洲的主要原因,应是「各国的东印度公司把大量茶叶运往欧洲而促成」。就这样,宜兴壶以茶叶为载体,以「中国热」为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流动,中西文明的激荡,宜兴壶真正走出了中国,搭此潮流进入欧洲市场,留下深远影响。
爱德华·霍普《中餐厅(杂碎)》(Chop Suey)布面油画 81.3 x 96.5 cm 1929年 9593.75万美元(6.672亿人民币)成交
荷兰的商人最早开始根据欧洲人的喜好和要求来设计和定制宜兴茶壶。开始,他们青睐于朱泥壶,大部分有贴花装饰,因为这种装饰手法跟历史上曾经盛行欧洲的红精陶Terra Sigillata极为相似。被称为贴花壶,后来又有了加彩壶,泥绘壶,雕刻壶,镶包金属材料等不同类型的紫砂壶。
红精陶Terra sigillata 主要是指罗马帝国时期在意大利和高卢以及法国和莱茵兰地区制造的一种表面光滑的红色古陶器, 即红精陶。它们以标准形状和尺寸生产,并以工业规模制造并广泛出口。
公元 50-85 年,红精陶罐碗
La Graufesenque
与中国人不同的是,17世纪的欧洲人对茶壶的形态并不太敏感,因此大部分定制茶壶都注重表面的装饰,尽管风格华丽,但内容仍充满了中国味,很多图案都受到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些传递着神秘信息、难以解读的图案让猎奇于异域风情的欧洲人非常着迷。
彼得·格里茨 Pieter Gerritsz van Roestraten
静物 • 宜兴茶壶和景德镇瓷杯
彼得·格里茨 Pieter Gerritsz van Roestraten
静物 • 宜兴茶壶和瓷器
丹麦国王的太医西蒙内斯·保利在其所著《荷兰代尔夫特陶艺家》一书中对紫砂壶的价值有这样的描述:“从中国买来的泡茶器具,价格可比黄金,都用丝绸包裹,只要好伙伴之间才彼此赠予。大家公认其价格也不低于钻石,或宝石,或本地最高贵的项链。”
但那时的紫砂壶并不叫紫砂壶,而是流转多国后,外国人用他们的语言,取了这些名字。
博卡洛
作为中欧贸易交往的开拓者,葡萄牙人是第一个给宜兴茶壶起名字的欧洲人。“博卡洛”这个词的意思是红土陶器,在葡萄牙人看来,以前他们所见墨西哥产的红土陶器和这些宜兴茶壶所用陶土的纹理和颜色相近。
远销欧洲款 紫砂壶
东亚壶
这个称谓在历史上由好几个欧洲国家使用,如荷兰、英国和丹麦。可不是,我们在彼特·卡里斯休斯和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克三世来往于1656年的通信中见到过这个称谓,他们把一把宜兴紫砂壶描述为“难得一见的东亚壶”。后来在1679年,两个荷兰陶艺家在申请一项专利权时也使用过这个相同的称谓。
清朝康熙年间作品
现藏于英国 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
红瓷
在18世纪初叶,德国的一位名叫J.F.伯特格试图发现如何制作瓷器的秘密,他认为紫砂器和瓷器都用同一种陶土制作。“红瓷”这个名称首先出现在1708年的一篇文件中,其中提到巴萨洛迈博士受命帮助伯特格做研究:“学会如何制作红瓷或白瓷”。
朱泥外销镂空壶
在法国,一个名叫萨凡理·德斯布鲁斯隆的学者在他编撰于1723年的一本商用词典中,在描述用于制作瓷器和紫砂器的陶土及宜兴紫砂壶在欧洲的分销情形时,用非常精确语言写道:“据说中国人用于泡茶的、眼下在欧洲非常受欢迎的壶,是用红色陶土制成的,能与瓷器茶壶相媲美。”
远销欧洲款 紫砂壶
矽琪拉特(赤陶器)
在罗马帝国时期,此陶器在欧洲许多国家很有名,那是一种光亮的红色装饰陶器,是从公元1世纪开始生产的,而且陶工们会在他们制作的陶器上签上他们的名字。这种昂贵的陶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即使到了17、18世纪,依旧闻名遐迩。
当欧洲商人向宜兴的陶艺家订购产品时,这颜色和模压装饰都是欧洲人所企盼的,由此得名。
六方双流折肩提梁壶
现藏于丹麦歌本哈根国家博物馆
1710年,奥古斯都大力王还在一份有关美申地区瓷器生产的法律文件中这样写道:“我,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波兰国王,谨以上帝的名义在此宣布:在我们州里发现有大量的原材料,其中有一种材料可以制作各种红色陶瓷器皿,其品质要超过来自远东的产品,而那些产品是用称之为赤陶土制作的…”。可见瓷器名字的由来。
从欧洲人开始用“博卡洛”这个称谓到我们开始用"宜兴紫砂陶"这个名称,时间过去了整整三个世纪。一个词的词源,不但折射出它存在的各个历史时期,也反映了它词义变化的因果关系。
八方连续纹饰壶
现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微信号:3919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