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 荷塘翠鸟图壁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壁瓶是专为悬于墙壁上或挂于轿中设计的瓶式,又称“挂瓶”或“轿瓶”,始见于明代宣德朝。清三代时期,壁瓶极为流行,是书房厅堂重要的装饰器物之一。器型为常见花瓶、尊等竖部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镶接制作而成。瓶正面立体,多做绘画、雕刻以装饰;背面平整,带有细孔,可系绳悬挂于墙面之上。
清 无款泥绘壁瓶一对
清 无款泥绘壁瓶一对
耿宝昌先生于其名著《明清瓷器鉴定》指出:壁瓶造型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时期。它可挂在墙上或床内的柱子上,其器型多样,有葫芦式、半圆式、莲花口式、瓜棱式等,尺寸也有大小之分,所绘图案有龙纹、高士、八仙、松竹梅、斗鸡、芦雁、折枝花果、雉鸡牡丹等,深受文人之喜爱。
清 泥绘山水纹壁瓶
清 泥绘山水纹壁瓶
明朝高濂成书于万历十九年的《遵生八笺》载曰:「…帐中悬一鑚空葫芦,口上用木车顶盖,鑚眼插香入葫芦中。俾香气四出,床内后柱上钉铜钩,二用挂壁瓶,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名日二宜。较彼雕銮淘嵌,金碧辉映者,觉此可久。」
清 紫泥本色泥绘蒜头式壁瓶
清 紫泥本色泥绘蒜头式壁瓶
清 紫泥本色泥绘蒜头式壁瓶
在清三代,壁瓶多称为挂瓶,备受文人喜爱。乾隆《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共有七首咏挂瓶诗。从这些诗的内容看来,乾隆每于外出巡狩及谒祖陵途中,采摘鲜花插贮于车轿内所悬的轿瓶中,以慰路途寂寥。
清 无款泥绘壁瓶
清 无款泥绘壁瓶
今人潘敦在所著《闲砂辑略》认为:「最初的壁瓶,不但是用来装饰床帏,且总是应该成双成对出现的……乾隆皇帝喜爱壁瓶,倒不是为了『人作花伴」,而是因为壁瓶形制较小,容易把玩,且方便携带……。既然失了床内插花的功用,那么壁瓶自然也不必再成对出现,而出于赏玩的目的,则壁瓶的形制自然是越丰富越好。于是在乾隆一朝,尤其是宫内,便出现了种类繁多,且均为独一的壁瓶,其中以瓷质居多。」
清 紫泥加彩双象耳壁瓶
清 紫泥加彩双象耳壁瓶
「紫砂壁瓶的出现,大约也是在清乾隆一朝,最初的壁瓶还是以成对的方式出现,且壁瓶的形制也大多是「半瓶」,也就是将原瓶纵向剖开,以其中一半为形。这样的形制一直延续到清晚期,之后壁瓶中则渐渐多了些仿瓜果、蔬菜或动物的样式,尤以葫芦、佛手、树桩、松鼠等多见,壁瓶之制,亦由此流俗。」
清晚期 任伯年芭蕉赏石图壁瓶
清晚期 任伯年芭蕉赏石图壁瓶
清晚期 任伯年芭蕉赏石图壁瓶
何心舟款晋砖纹壁瓶
款识:晋砖 乙未夏六月心舟摹 何 心舟
此壁瓶为典型玉成窑胎质,形制俊俏,曲线优美,制作精致,颇有文人意趣。
器身抚刻晋砖为饰,左侧刻署「乙未夏六月心舟摹」,并钤一圆一方「何」、「心舟」小印,壁瓶背面开有长圆小挂孔,下方钤有「心舟」长椭圆小印。乙未即光绪21年(1895)
何心舟款晋砖纹壁瓶
何心舟款晋砖纹壁瓶
何心舟款晋砖纹壁瓶
何氏与海上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清同治光绪年间与陶友王东石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烧造紫砂器。出品每见奇品,极具文人味,为晚清文人壶式的又一面旗帜。玉成窑器因其烧造时间短,产量较少,而为藏家所珍。
清 杨凤年制加彩松树葡萄纹壁瓶
清 杨凤年制加彩松树葡萄纹壁瓶
清 杨凤年制加彩松树葡萄纹壁瓶
清 杨凤年款松段壁瓶
清 杨凤年款松段壁瓶
民国 范大生款段泥梅桩壁瓶
民国 范大生款段泥梅桩壁瓶
民国 蒋燕庭制松鼠葡萄纹壁瓶
民国 蒋燕庭制松鼠葡萄纹壁瓶
民国 蒋燕庭制松鼠葡萄纹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