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臣款平盖朱泥壶 款识:乾隆十三年制 惠 孟臣 典藏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中国江苏宜兴所产砂壶,自明代垂名五百年,明末周高起﹕「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同时期的鉴赏家李渔︰「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可知紫砂盛名自古已然。
福建漳浦出土倒连款龙蛋壶 款识:明朝归去路 倒连 图版来源: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
宜兴紫砂壶固然以紫泥一系为大宗,然而世人鲜知的是,另一系以朱泥(朱砂)为主要胎质的小红壶,早在十七世纪的明末清初便已从紫砂母系中,开枝散叶,先是走向欧洲,继而走向中国东南沿海,走入日本,走入南洋。
福建漳浦出土孟臣款朱泥壶款识:明月清风客 孟臣制 典藏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
从茶文化视野观察,紫泥壶主要是依附于江南茶文化,并以文人参与为经络,一脉传承下来;而朱泥壶则依附于东南沿海的工夫茶文化,并以茶民对茶器求精崇古的风尚,盛极一时。
孟臣款绿釉花卉纹扁灯壶 款识:长波乍急鹤声斯 孟臣制 典藏单位:南京博物院
工夫茶民对茶事用具极为讲究,隐然有宋代「斗茶」遗风,甚且认为此事攸关门面光采,「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于是乎,清乾隆《龙溪县志》载:「五月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罐……有其癖者不能自己,穷乡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费岁数千。」逞技竞器之下,终如张心泰言:「潮郡尤嗜茶,……甚有酷嗜破产者。」喝茶嗜壶竟至倾家荡产,可见其魅力之大,影响之巨。
逸公款蓝彩朱泥小壶 款识:逸公监制 典藏单位:北京首都博物馆
凡事过犹不及,玩茶丧志,固然毫不足取,但以茶养志,袪襟涤滞,致清导和;以壶怡情,灵根自植,谁曰不宜。奥玄宝《茗壶图录》开篇第一句即言:「人非圣,孰能无癖!」诚哉斯言。他称爱壶人为「壶癖家」,以「癖」成家,显然也是「有其癖者不能自己」之辈。奥氏虽为日人,赏鉴唐物砂器却深得个中三昧,其「壶本玩具也」的理趣之辩、曲直之别,非常人能语也。
自古文人往往以「癖」自豪,早在唐代白居易《山中独吟》:「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宣示了「癖」的正当性。
陈鸣远款朱泥壶 款识:杯水可清心 鸣远 陈 鸣远 典藏单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有「癖」者,往往也与砂壶有缘,曾写下高论:「一砂罐,一锡注,直跻身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就直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确是另番精「癖」之论。此外,曾在笔记中提到「瓦瓶如龚春、时大彬,价至二、三千钱,龚春尤称难得。」的明人袁宏道也认为:「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盖寡情难为友也。
无款广口文旦壶 典藏单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喜爱伤春悲秋的生活美学家张潮,在《幽梦影》呼应了这个观点,他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正是,人不可以无癖,正如茶不可以无壶,失此,无异嚼蜡也!
柏原款平盖壶 款识:池塘生春草 柏原 典藏单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朱泥壶能为古今茶家所癖,在于她的善解茶意,在于她的润泽如玉。相较于江南文人紫砂的灿然多采,朱泥壶以其不喧不哗的形制,极简内敛的线型,展现陶都茶器的另番风情。
方允卿款朱泥壶 款识:乙丑仲春 方允卿制 典藏单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总之,朱泥壶之美,此中自有真趣,拈壶微笑,惟有「壶癖家」饮水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宜兴紫砂中的朱泥一系,向来史料匮乏,几几留白于紫砂陶史,幸而因为闽南当地工夫茶民以壶随葬的风俗,让吾人得以重新审视、梳理这枝曾被遗忘的朱红小花。
圣和款朱泥壶 款识:圣和 一石居 典藏单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清香美玉款平盖朱泥壶 款识:清香美玉 典藏单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随着出土、出水、欧陆文博资料的汇入,近十年来,宜兴紫砂的研究工作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许多谜团渐渐拨云见日。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宜兴紫砂受到五百年来最高的注目,所得所失,姑且不论,但吾人相信,在繁花盛放的紫砂园地中,朱泥壶这枝「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朱红小花,终将得到她该有的评价。验诸宜兴紫砂、朱泥的发展历程,恰如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的名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逸公款瓠瓜朱泥壶 款识:水光浮紫翠 逸公 典藏单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行吟山水款朱泥壶 款识:行吟山水作主人 典藏单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田康款菱瓣朱泥壶 款识:田康 典藏单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图文资料来源
黄健亮、黄怡嘉,《荆溪朱泥—明清宜兴朱泥壶研究》,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0
黄健亮、黄怡嘉,《荆溪紫砂器》,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