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紫砂泥是上苍赐予宜兴的一块宝贝,一把好壶一半靠老天成就,一半靠艺人传承。如同紫砂一样的手艺人,不仅要有纯良的心性,更应具备高雅的灵魂。
朱丹,陶都脚下的手艺人。长在丁山见惯了泥巴的她,在父辈的影响下,将制壶这门手艺融入心性,置身其中。
朱丹的父亲是当地手艺人,家里来来往往的也都是满腹经纶,知书达理的文人。从小就爱写写画画的她,立志报考专业美术学院,可惜高考不幸落榜,不甘心的她毅然决定拜师学艺,跟随师傅学习制壶技艺。
三年徒工,跟随师傅学习的她,勤奋好学、稳扎稳打,练就了扎实的制壶功底,并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壶型变化,这对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不言不语,却能见证付出。五年后,娴熟的制壶技法,已经能将她心中所想所思用泥巴表达出来,她说这是人生的幸运。
朱丹书法
老天给予好泥料,只有掌握好泥性,方能彰显出紫砂应有的泥色之美,经匠人之手方能显现出紫砂壶之美。
经朱丹创作的紫砂壶在市场大受欢迎,很多人看了她的作品,都会始于眼缘,忠于情怀。
这都得归功于壶外功夫,她的父亲非常注重艺术素养,经常请专业老师对女儿进行美术辅导,后虽未金榜题名,但却培养了她较高的美学素养。美学和泥色的考究,对制壶有了很大帮助。
朱丹《小朱丹壶》编号:2431
朱丹用泥很有讲究,她说想要一把壶有思想,就一定要作者有思想。严格的审美与泥料搭配,是她基本艺术修养和职业情操。甚至遇到对泥色特殊强求的壶友,她都会果断拒绝,这是她的职业素养。
朱丹工作室
适合,是她对泥料的看法。如同人,适合哪种风格与之搭配,泥料也是一样。
1994年,有幸参加中央工艺美院的陶瓷设计研修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的朱丹,开始谱写自己的人生。尽管当时还未出师,但她的研修毕业作品却得到业界老师的大加赞许。
《图腾如意壶》是她第一把最成熟的原创毕业作品。壶肩十片如意,纯手工贴花相差不过1毫米,壶嘴、壶把象形设计龙头、龙尾,壶钮设计一对如意状桥钮,壶腹上扬到壶肩收尾。整把壶采用中国传统的对称造型,从复杂到简易,代表十全十美,美满如意。此壶曾在2000获得现代生活精品博览会金奖。
初次创作的成功,带给她的不是骄傲自满,而是加倍的刻苦练习。每晚学艺回到家,她便拿起泥巴,自由发挥,将心中的美好寄托在壶上,虽然那段时间很苦,但她还是很开心。
有人喜欢她的作品,证明她真的不差。
2002年,原创作品《心月壶》在上海第四届中国中荣获金奖,这是她第一次拿到全国金奖。
朱丹《小心月壶》编号:2430
紧接着,作品《申博成功纪念壶》荣获十大紫砂茗壶金奖;作品《壶魂》、《祥云壶》分别获福建(厦门)国际茶文化节特等奖和金奖;作品《智竹提梁》、《魔井壶》和《秦古壶》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金、银、铜奖。
朱丹《小魔井壶》编号:12460
2015年她被评为第三届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2016年她的作品《金猴闹春》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此壶根据中国京剧美猴王脸谱创新设计,把中国文化元素,在紫砂壶上表现的淋漓尽致。16年朱丹在英国参展后,大英博物馆馆长执意收藏此壶,直到今年拿到证书,这让她非常惊讶。
如今做壶26年的她,获奖无数,实至名归。这与她熟练掌握泥性、壶型这些基础知识分不开、割不断。尽管一路走来,小有成就,对她来说这些成就远远不及一路走来的寂寞与艰辛。
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紫砂这条路是磨炼心性的道路,也是修行之路。很多行业都一样,前五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是磨炼心性的过程,反反复复,日日夜夜。
中间十年是真正的开始,平时既要接触圈内人士、朋友、壶友,又要顾及家庭,方方面面角色互换,才是女性手艺人最大的考验。既要面面俱到,又要静下心来从事创作,这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尽管后十年她在业界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与荣誉,但她却波澜不惊。沉住气,不狂妄自大,从学习中提升自己,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闲暇之余她努力练习国画、书法,不断尝试新的创意。有人问最喜欢哪个作品,她回答说都很喜欢。一件作品不仅是一个物件,更是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个故事。她说对待壶就要有敬畏之心,心爱之情,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尊重,对待孩子一样宝贝。
今天她毫不保留的将所学技艺传承给徒弟,传给他们对紫砂的敬畏之心,对紫砂的理解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以及老一辈人对手艺的感情,能够让紫砂传承下去,是对紫砂所做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