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
宜兴紫砂
CCTV《非遗公开课》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
联合制作
国家文化、旅游部非遗司、中央电视台
宜兴紫砂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艺理论体系,具体说就是紫砂材质学、紫砂工艺学与紫砂人文学。
材质是根本,工艺是关键,人文则是我们宜兴紫砂艺术的灵魂。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周桂珍三人分别就宜兴紫砂历史、宜兴紫砂工艺以及紫砂艺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进行了讲述。
周 桂珍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顾景舟亲授僧帽
周桂珍 | 匠心是一种态度
徐 秀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专委会会长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委会主任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江南大学客座教授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自拔
探
徐秀棠〔深入紫砂〕
艺术文化是最好的投资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
宜兴,是中国著名的陶都,有7300年的制陶史,紫砂只是宜兴众多陶瓷门类中的一种,其优良的材质、独特的工艺、卓越的功能以及文人所赋予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之成为了世界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宜兴紫砂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艺理论体系,具体说就是紫砂材质学、紫砂工艺学与紫砂人文学。如果要用几句话来说明紫砂,那是有难度的,但是归根结底一句话:材质是根本,工艺是关键,人文则是我们宜兴紫砂艺术的灵魂。这里我想通过介绍几把茶壶和几位艺人来阐述一下我们宜兴紫砂的前世今生。
供春款树瘿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一把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供春树瘿壶》,这也是历史上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之一)。
这把壶见证了宜兴紫砂是因茶而生,为什么是因茶而生,这就要提及中国饮茶在这一时期发生的转变:宋代,中国的饮茶方式主要是点茶,而明代,中国的饮茶方式则主要是泡茶,所以这把壶可谓生逢其时。
另外,这件作品上还承载着一个重要信息,在这把壶的把稍里,还有两个字——供春,这是供春在壶做好后,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上面。这一刻不仅开创了宜兴紫砂,更开创了中国陶瓷界匠人能将自己的名字堂堂正正留在作品上的新风尚,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也为后人研究紫砂提供了依据和方便。
曼生井栏壶
第二把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曼生井栏壶》,它见证了宜兴紫砂是因文而兴。
这把壶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设计的,他既是文人,又是官员。在紫砂的创作方面,陈曼生可以说是全方位地参与了进来:
第一,他参与了设计,设计了很多的壶型,现在就有曼生十八式的说法;
第二,他在壶上进行铭刻,且字与壶相得益彰;
第三,作为金石家的他把印章和壶融为一体。
而这把曼生井栏壶是如何设计的,就要追溯到清嘉庆年间的一个中秋节,陈曼生和他的好朋友赏月品茶,就在这时,一个丫鬟在院子里的井边取水,陈曼生一看来了灵感,就画下了井栏壶的图纸,曰:“此壶天成,唯曰井栏。”就在画好的时候,天上的云彩飘过来,把月亮遮住了一小半,陈曼生的灵感又来了,于是又创作了一把“却月壶”,并提下了“月盈则亏,置之座隅,以我为规”的壶铭。一个中秋夜,就设计了这样两把传世经典,到如今,这两把壶和壶上的铭刻都成为了受人称道的珍品,足见“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板桥提梁壶
第三把是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设计铭刻的《板桥提梁壶》,这把壶见证了宜兴紫砂是因技而名。
1979年,上海科教制片厂来宜兴拍摄一部叫做《宜兴紫砂陶》的科教片,顾景舟作为顾问,就设计了这把壶让徒弟在电影里进行演示,电影拍完了,壶也做好了,但没有烧,一放就是好几年。等到顾景舟晚年时,才把这把壶拿出来,由于时间长了,有一些开叉干裂的地方,因为此壶很有纪念意义,顾景舟就用釉水在这些地方进行了点缀,并在壶的一面刻上苏东坡的话:“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若缺一,不可成书也”,另一面则刻上王安石的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这把壶顾景舟为我们留下了很丰富的文化遗产:
第一,做人要不忘初心,顾景舟十八岁就从事紫砂行业,在三十多岁时,他就把名字从顾景洲改为了顾景舟,他认为,如果紫砂是一艘船,那他现在是为它拉纤的,今后,要为它撑杆摇撸,等他年老的时候,就要为它掌舵,可以说,顾景舟是说到做到了;
第二,做壶要毕智穷工,就像这把提梁壶上所写,书要有精气神,壶也一样,有人曾采访顾景舟,后来在记载中写了一段话,说顾景舟把他的每件工具,都做得像艺术品一样,可想他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在平日里,顾景舟对其徒弟同样要求。
第三,做文化要包容,就像苏东坡和王安石,虽然政治上是有分歧的,但在艺术上是相合的。顾景舟晚年时曾把他的紫砂艺术归纳起来,形成了十八讲,不论是不是他的徒弟,他都毫不保留地把紫砂文化传播下去。
回过头看,我们宜兴紫砂几百年的发展,不就是无数勤劳智慧的紫砂艺人与无数喜欢紫砂艺术的文人将其他艺术与宜兴紫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使宜兴紫砂成为中国一项当今优秀的民族文化。紫砂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微信号:39194342